跳至內容

使用者:Liangent/VPT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數學公式相關的技術提議

[編輯]

近日在維基上編輯數學公式較多,發現兩個問題:

  1. IP用戶瀏覽頁面時,顯示數學公式還是使用tex轉PNG的方式,能否改為MathJax?技術上是否成熟?
  2. 現在編輯ref腳註的時候,可以使用編輯面板里的引用功能,彈出一個特定窗口,直接輸入相關屬性。同理,能不能做一個類似的數學公式編輯器,並引入markdown的即時預覽功能?也就是說直接打入tex代碼的同時同步顯示轉換後的效果?百度百科的新編輯器里已經實現了類似功能。

Snorri留言) 2014年5月3日 (六) 08:09 (UTC)

第二功能確實很有用,很長的頁面預覽還是挺麻煩的。--HNAKXR300) 2014年5月4日 (日) 08:43 (UTC)
第二項功能可使用外部的latex公式編輯器,如http://www.codecogs.com/latex/eqneditor.php。或許可以可視化編輯器提交功能建議,不過我個人是不用啦,哈哈。--Gqqnb留言) 2014年5月5日 (一) 03:48 (UTC)
個人覺得PNG的兼容性依然最好,MathJax本身還有許多bug未解決。--小烈 (找我?) 2014年5月9日 (五) 21:05 (UTC)
zzzLiangent留言 2014年5月18日 (日) 17:29 (UTC)

摺疊按鈕的5em間隔

[編輯]
collapsible
mw-collapsible
collapsible
mw-collapsible

為什麼原版collapsible會有padding-left:5em這種異常間隔?能否修正到與mw-collapsible一樣小的間隔?-- 同舟留言) 2014年5月7日 (三) 22:30 (UTC)

應該是{{navbox}}保持和左邊對稱。Liangent留言 2014年5月8日 (四) 05:54 (UTC)
沒道理,collapsible如何得知th有沒有放navbar甚至是navbar有沒有開啟mini?英文WP都沒有這設定。-- 同舟留言) 2014年5月8日 (四) 06:01 (UTC)
實際看了,沒發現有padding-left:5em。倒是有width:8em,這確實是和navbox左邊的navbar保持對稱。MediaWiki:Common.css里有.navbox-title .navbar { width: 8em; }。等會我把collapsible也改成在navbox里才指定寬度吧。Liangent留言 2014年5月8日 (四) 07:27 (UTC)
 已修復. Liangent留言 2014年5月8日 (四) 19:05 (UTC)
abc Liangent留言

API:titles=贝塞尔曲线(簡體),找不到貝塞爾曲線(繁體)?

[編輯]

我調用API:http://zh.wikipedia.org/w/api.php?action=query&prop=revisions&rvprop=content&format=xml&titles=贝塞尔曲线 ,結果找不到條目。能不能讓api自動進行繁簡轉換,找到貝塞爾曲線?--Gqqnb留言) 2014年5月9日 (五) 19:46 (UTC)

[1]。——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4年5月10日 (六) 01:11 (UTC)
多謝,已在Mediawiki API中註明。[2]--Gqqnb留言) 2014年5月11日 (日) 01:07 (UTC)
用多了後直接看 http://zh.wikipedia.org/w/api.php 的文檔就好,MW.org的可能比較少人有興趣維護。Liangent留言 2014年5月14日 (三) 11:12 (UTC)
xyz 2014年5月18日 (日) 17:29 (UTC)

歡迎關注我即將為Wiki帶來的一個中文支持功能

[編輯]

大家好, 在今年的Google Summer of Code項目中,我所申請的「為通用語言選擇器提供中文字體支持」項目成功入選,將在未來的三個月內完成這一工程,並爭取早日合併入主代碼庫。

工程概述

[編輯]

如果一個頁面中包含了需要某種字體才能顯示的文字,而閱讀者的設備上沒有這種字體,就會顯示出無法閱讀的「豆腐塊」。這種問題對於中文尤為常見,因為很多非中文用戶的設備里沒有中文字體;而且中文用戶的字體庫里也不可能含有所有字符。我們知道漢字有8萬個以上,僅在Unicode中就定義了7萬多,而實際上中文常用字很少,只有3500個左右。大多數用戶都只安裝了這些常用字,幾乎不可能有人安裝了包含所有漢字的字體。而Wiki作為一種包羅萬象的媒體,頁面上可能包含任何漢字。可以想象一下,我們寫一個「古漢字專題Wiki」或者「生僻漢字專題Wiki」,對大多數人來說它們將是無法閱讀的。

Webfonts技術是解決豆腐問題的一個辦法,已經在wikimedia中啟用。當發現頁面中的特殊字體無法正常顯示時,就從服務器上下載對應的字體文件。然而到目前為止wikimedia的webfonts仍然不支持中文,可能是因為中文字體太大了。即便只包含常用的3000多個漢字的字體文件,大小也會以數MB記,而我們要的是包含所有生僻字的解決方案,字體文件將達到幾十MB,無法想象在打開一個頁面時如果要加載這麼大的文件,誰還會願意打開。

本工程要解決的就是上述問題,主要完成兩件事: 1. 字體裁剪。針對每個頁面生成專用字體文件,比如某頁面只使用了107個漢字,就為它生成只含107個漢字的字體文件,大概只有10~20KB,下載速度極快。 2. 字體收集。如果頁面上包含了一個字形,連服務器的字形庫里也沒有,就秉持Wiki的貢獻和分享精神,提供一個接口鼓勵用戶製作這個字形並上傳給服務器。

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你將幾乎再也看不到任何中文「豆腐塊」,你寫的包含任何漢字的wiki頁面,也幾乎可以被世界上任何讀者無障礙閱讀。

相關鏈接

[編輯]

歡迎關注本工作的進展,提出意見、建議,試用、報告Bug等。

--Beetshaw留言) 2014年5月12日 (一) 05:11 (UTC)

贊。烏拉跨氪 2014年5月12日 (一) 16:23 (UTC)
大力支持。鋼琴小子 打個招呼 查看貢獻 2014年5月13日 (二) 19:02 (UTC)
感謝貢獻者。--章安德魯留言) 2014年5月14日 (三) 07:59 (UTC)
能順手解決時間線的字體庫問題不?——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4年5月14日 (三) 08:07 (UTC)
那個東西我猜可能就是配置問題,什麼時候先找人改改試試看。不過要很好地支持(不只是「能顯示出來」)的話EasyTimeline感覺得重寫,我覺得可以另做一個project了。Liangent留言 2014年5月14日 (三) 11:10 (UTC)
非常感謝。-- 2014年5月14日 (三) 17:50 (UTC)
如果也能給Mediawiki拓展(尤其是媒體查看器,當然我不指望立刻正式啟用)提供支持就更好了。--Liuxinyu970226留言) 2014年5月16日 (五) 04:33 (UTC)
贊!我看豆腐問題必須解決。--Howard(留言) 2014年5月17日 (六) 12:56 (UTC)

2014年5月12日 (一) 06:00 (UTC)

部分toolserver工具要檢查下有沒遷移到實驗室去,有的話就要改好了。——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4年5月12日 (一) 06:18 (UTC)

基金會我墮天了

[編輯]
已解決

我一直以為維基媒體不會迫用戶讀取第三方網站收集用家數據,結果裝了NoScript的我今天嚇見全部維基媒體企劃一次過讀取了天殺的一堆第三方網站,包括Google Analytics和Akamaihd.net。我真的很不滿,這樣會等同基金會將我們貢獻者和讀者的資料賣給這些第三方網站。-- 同舟留言) 2014年5月12日 (一) 14:57 (UTC)

能否明確說明哪個頁面引用了哪個第三方網站的資源?我在現在這個頁面沒有找到。Liangent留言 2014年5月12日 (一) 16:12 (UTC)
我自膠了,原來是SearchMe Toolbar不知什麼時候安裝了,這是個利用用家電腦擾亂網絡搜尋結果的「不受歡迎程序」,基本無毒但惹人討厭。-- 同舟留言) 2014年5月12日 (一) 16:14 (UTC)
  1. 我好奇這個模板的運作方式是什麼,怎麼做到的。
  2. 我想知道這個模板在其他語言的維基里有沒有。英文維基里沒有標題相同的模板。
  3. 我把這個模板及其 /item 子頁面原封不動地copy到我在Wikia上的沙盒維基(模板頁面。{{doc}}被我扔掉了),但是格式看起來不對,多了幾個換行。可能是什麼原因?那個維基使用Wikia默認的Mediawiki(基本上也就是Mediawiki默認的了),並沒有CSS和JS。

User670839245討論 | 貢獻 | 封禁 (日誌)) 2014年5月13日 (二) 21:17 (UTC)

  1. {{PROTECTIONLEVEL: }},見mw:Help:Magic words
  2. 應該沒有一致的,這個是為WP:RFPP的機器人報告弄的
  3. 鏈接打不開。Liangent留言 2014年5月14日 (三) 11:15 (UTC)

模板

[編輯]

請問模板:劑型發生什麼事了?模板上的「編」按入顯示Template:劑型未創建--留言) 2014年5月16日 (五) 03:52 (UTC)

 已修復,繁簡問題--Jason924tw留言) 2014年5月16日 (五) 09:35 (UTC)
我這個留言忘記簽日期了。Liangent留言

問:模板:Chart中提到的Java工具如何使用

[編輯]

我已依照User:GregU/familytree.js中的提示在vector.js中添加了

importScript("User:GregU/familytree.js");

但仍不知如何使用該工具。
煩請指教,謝謝! --留言) 2014年5月16日 (五) 17:47 (UTC)

關於移動版的一些問題

[編輯]

維基百科移動版有功能缺失:

  1. 登入問題。移動版登入會強制跳轉到https鏈接,可是https會被牆,無法登入。因而,在維基百科移動版登入只有先到桌面版界面登入(因為桌面版沒有強制跳轉https的要求),然後再從桌面版轉到移動版。只有這樣才能在移動端登入,十分麻煩。希望更改成普通的http鏈接加一個可選的https鏈接(像桌面版那樣)。
  2. 移動版編輯功能能否增強? 移動版的編輯器上沒有桌面版好用(比如:沒有方便的按鍵,只能用維基代碼)。還有,有些時候在移動版點擊「編輯」後,會跳轉到桌面版。這對像我一樣使用爛手機的用戶來說,是一種折磨。希望改進。

--Howard(留言) 2014年5月17日 (六) 11:48 (UTC)

  • (+)支持,我天朝大陸經常遇到此等問題。--Techyan留言) 2014年5月17日 (六) 14:18 (UTC)
  • (+)支持,每次想用移動版編輯一到登錄界面就掛掉了。 ——Nigel 2014年5月18日 (日) 10:00 (UTC)

用戶守望者愛孟被封禁後仍不斷變換IP繞過封禁

[編輯]

已多次提交VIP但依然猖狂。有何技術手段能防止討論頁中出現他的簽名?Dddddb留言) 2014年5月17日 (六) 16:12 (UTC)

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簽名?另外後面一半問題和前文無絕對關係,曾出現過破壞者的行為被其他人模仿的現象。Liangent留言 2014年5月18日 (日) 07:00 (UTC)

如何得知一個條目調用了noteTA ?

[編輯]

按了「編輯」,看到條目的原始碼,才知道原來調用了noteTA。在正常瀏覽條目時能夠知道「本條目已用調用noteTA」嗎?Lovewhatyoudo ® 2014年5月18日 (日) 07:57 (UTC)

若有調用noteTA,條目左上方好像會有汉漢的字様--Wolfch (留言)-歡迎擴充基礎條目 2014年5月18日 (日) 10:10 (UTC)
沒有啊,是不是要在偏好設定弄的?Firefox 28和Internet Explorer 11都沒有。Lovewhatyoudo ® 2014年5月18日 (日) 13:51 (UTC)
請看這張圖,這樣你就比較容易懂了。--114.46.238.183留言) 2014年5月18日 (日) 13:57 (UTC)

關於速刪和提刪模板

[編輯]

速刪模板右上角的「管理員注意!▼▲顯示▼」兩行字總是疊在一起,提刪的也是,是我個人的問題還是大家都這樣? --碸中嘌呤的白磷萃取 打譜 2014年5月18日 (日) 09:51 (UTC)

我這也是。 ——Nigel 2014年5月18日 (日) 09:58 (UTC)
+1--Yangfl留言) 2014年5月18日 (日) 10:43 (UTC)
+2— lssrn45 | talk 2014年5月18日 (日) 10:53 (UTC)

(~)補充:還有侵權模板。 --碸中嘌呤的白磷萃取 打譜 2014年5月18日 (日) 11:14 (UTC)

簽名

[編輯]
  1. 簽名沒有用戶頁、討論頁或貢獻頁其中一項的鏈接。烏拉跨氪2014年5月18日 (日) 15:47 (UTC)
  2. 存在<s>而不存在</s>烏拉跨氪 2014年5月18日 (日) 15:47 (UTC)
  3. 存在<sub>不存在</sub>烏拉跨氪 2014年5月18日 (日) 15:47 (UTC)
  4. 少一個~~~~烏拉跨氪
  5. 多一個~2014年5月18日 (日) 15:47 (UTC)
  6. 8個~2014年5月18日 (日) 15:47 (UTC)烏拉跨氪


  1. 鏈接指向Liangent的頁面烏拉跨氪 2014年5月18日 (日) 15:47 (UTC)
  2. 簽名時間是否與提交時間不烏拉跨氪 2011年5月18日 (日) 15:47 (UTC)
  3. 將~誤做為「~」~~~~

測試

[編輯]

唧唧復唧唧。烏拉跨氪 2014年5月18日 (日) 17:0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