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呂秀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鋼鐵英雄留言 | 贡献2013年6月15日 (六) 13:05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呂秀蓮
 中華民國第10-11屆副總統
任期
2000年5月20日2008年5月20日
总统陳水扁
前任連戰
继任蕭萬長
桃園縣徽 桃園縣第12(補選)、13屆縣長
任期
1997年3月28日2000年5月20日
前任劉邦友
继任朱立倫
 中華民國第2屆立法委員
任期
1993年2月1日1996年2月1日
选区桃園縣選區
个人资料
出生 (1944-06-06) 1944年6月6日80歲)
日治臺灣新竹州桃園郡桃園街
国籍 中華民國
政党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配偶
學歷
經歷
  • 新女性主義倡導人(1971年-)
  • 行政院法規委員會諮議(1971年-1974年)
  • 行政院法規委員會專員(1971年-1974年)
  • 行政院法規委員會科長(1971年-1974年)
  • 婦女資料中心成立人(1976年-)
  • 美麗島雜誌社副社長(1978年)
  • 黨外候選人聯誼會秘書長(1978年)
  • 北美洲臺灣婦女會榮譽會長(1986年)
  • 淨化選舉聯盟理事長(1989年)
  • 新女聯合會成立人(1990年)
  • 民主人同盟理事長(1990年)
  • 臺灣加入聯合國促成會創立人(1991年)
  • 立法院第二屆委員(1993年-1996年)
  • 臺灣國際聯盟創始人(1993年)
  • 立法院外交委員會召集委員(1993年-)
  • 總統府國策顧問
    (1996年5月20日-1997年12月25日)
  • 第三屆世界婦女高峰會主席
  • 桃園縣政府第十二屆(補選)縣長
    (1997年3月28日-1997年12月20日)
  • 桃園縣政府第十三屆縣長
    (1997年12月20日-2000年5月20日)
  • 總統府第十任副總統
    (2000年5月20日-2004年5月20日)
  • 總統府第十一任副總統
    (2004年5月20日-2008年5月20日)
  • 臺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創辦人
  • 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2000年-)
  • 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召集人(2000年-)
  •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副會長(2000年-)
  • 民主進步黨代理黨主席(2005年-2006年)
  • 小秀才學堂創辦人(2007年-2010年)
  • 國際職業婦女協會臺灣總會創辦人
  • 玉山周報/玉山電報 創辦人 (2009年)

呂秀蓮(1944年6月6日),臺灣桃園縣桃園市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第10屆與第11屆副總統民主進步黨第11屆代理黨主席桃園縣第12屆與第13屆縣長總統府國策顧問立法委員等職。她一方面是臺灣民主运动和臺灣婦女運動的重要倡議者之一,另一方面也是臺灣獨立運動的重要領導人物之一。呂秀蓮是中華民國史上第一、目前唯一的女性國家副元首,同時也是臺灣解嚴後唯一做滿兩任的副總統。

家庭背景

出生於桃園郡桃園街(今桃園縣桃園市),父親與兩位叔叔在桃園景福宮後方經營南北貨商行「呂勝發」,在當時的桃園市小有名氣,也因此童年時期的家庭經濟狀況小康。

呂氏家族的開臺祖先呂廷玉攜妻子余慈成從漳州府南靖縣東渡臺灣,在今日的桃園縣埔子墾荒,目前子孫已有六、七千人,乃是桃園當地望族。

早年事蹟

呂秀蓮在臺北市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並於1969年1971年第一次出國留學,到美國伊利諾大學就讀,拿到比較法學碩士(LLM)的學位。她這段留學的經歷,讓她開始在政治意識上逐漸啟蒙,而走上反對國民黨的道路。她在接受訪談時,曾經提到她在1970年夏天的一次歐洲旅行經驗:

從1971年到1974年,呂秀蓮一方面在行政院法規委員會任職,歷任行政院諮議、專員兼科長,另一方面也開始大力鼓吹新女性主義,並於1974年出版《新女性主義》以及《尋找另一扇窗》這兩本書。此外,她還從1976年開始,在臺北高雄兩地辦了「保護妳專線」,並以出版社的名義開始舉辦種種的民意調查。由於呂秀蓮對婦女運動的投入太過深入,她開始受到國民黨特務的注意,由於其所受到的政治干擾太過劇烈,她決定暫時離開臺灣,再次出國讀書,而於1977年9月第二次赴美深造,到哈佛大學就讀法學研究所課程。

一年後,呂秀蓮拿到她的第二個法學碩士學位,並利用課餘的時間在哈佛大學的燕京圖書館勤於蒐集各種臺灣資料,寫成《台灣的過去與未來》(此書臺灣版於1979年出版)。因為知悉臺美斷交在即,呂秀蓮在考慮個人生涯與國家發展後,決定放棄她在哈佛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回到臺灣投身基層選舉,參選桃園縣國大代表。

參與黨外運動並繫獄五年四個月

呂秀蓮在1978年年底回國後,雖然其於桃園縣的參選在相當程度上掀起了一陣旋風,但是,隨著臺美斷交的宣告,國民黨決定終止原本應該要在隔年舉行的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於是,呂秀蓮決定更進一步地投入黨外運動的行列,擔任《美麗島》雜誌社副社長,也擔任「黨外候選人聯誼會」的秘書一職。1979年12月10日,震驚海內外的「美麗島事件」爆發,呂秀蓮在當晚於現場發表了以下這樣的演說:

由於這20分鐘的演說,也由於她擔任《美麗島》雜誌社的副社長,呂秀蓮在事後被政府以「暴力叛亂」的罪名起訴,求處12年有期徒刑,實際入獄服刑5年餘。

在1980年美麗島事件大審時間,呂秀蓮曾囚禁於景美看守所59號房(即現今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判刑確定後移監土城仁教所。

復出政壇,柔性佐國

呂秀蓮在1985年因為甲狀腺癌復發而獲得「保外就醫」,並在隔年獲准離臺赴美進一步就醫。之後,她利用其比較熟知外交事宜的優勢,經常參與國際會議,曾主辦世界婦女高峰會議,也在紐約市發起過臺灣加入聯合國運動

呂秀蓮在1992年當選立法委員,其問政重點一直擺在外交事務。當時與她不同黨籍的總統李登輝先生還聘她擔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由於1996年11月桃園縣劉邦友遭人槍殺民進黨徵召呂秀蓮回鄉參選,她先是在1997年贏得該次的補選,並在九個月後的正式選舉獲得勝利。在她桃園縣長的任內,其施政的主軸為「打造黃金海岸」、「開發桃園矽谷」與「經營人間山水」。1990年,吕秀莲在桃園縣长任內以妇女会的名义,訪問福建漳州南靖县书洋乡田中村,進行祭祖活動。1995年,她在訪問日本時,公開宣稱「臺灣人民應該感謝清廷把臺灣割讓給日本。」此言論引起爭議。

呂秀蓮在2000年陳水扁搭檔,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大選,成功當選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位女性副總統,致力推展「柔性外交」,喚起國際對臺灣的注目與關懷。她並擔任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的總召集人,致力人權工作。同年底,新新聞週刊報導,指呂秀蓮以「嘿嘿嘿」的口氣打電話散佈有關於總統的緋聞,爾來呂秀蓮對新新聞週刊提出損害名譽權的高額民事訴訟求償並獲得勝訴。

2001年10月,在呂秀蓮號召下,創立 臺灣心會

2001年底,呂秀蓮獲頒「2001年世界和平獎」。

2004年陳水扁與呂秀蓮以极微弱差距惊险贏得總統選舉,然而這項選舉結果被泛藍人士质疑,被称为「两颗子弹的胜利」。參見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三一九槍擊事件

2005年8月14日,民主太平洋聯盟(Democratic Pacific Union縮寫為DPU)在臺灣成立,此非政府組織是由呂秀蓮所提出。

2006年8月5日,呂秀蓮邀集近30個民間團體成立藍天綠地好台灣大聯盟。

此外,呂秀蓮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包括成立小秀才學堂幫助弱勢兒童。

擔任民進黨代理主席

2005年12月7日呂被選舉為民進黨代理主席。但12月12日突然宣佈請辭。兩天後,民进党中常会開會前,她表示不会接受慰留;然而在中常會的慰留下仍接受继续担任民进党代理主席。

反對民進黨動員挺扁

  • 2006年9月13日民進黨中常會發出動員令,要求黨員參加台灣社2006年9月16日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舉辦的「我們在向陽的地方——愛、希望、臺灣之光」十萬人挺大會,以反制百萬人民倒扁運動。呂秀蓮在會中反對民進黨動員挺扁,理由是此舉會讓朝野對抗態勢升高。她甚至提早離場,以示不滿。2006年9月14日臺灣社秘書長楊文嘉立即發表聲明,表示:現在最需要團結一致對外的時候,呂秀蓮卻選擇不沉默、不守分際,透過「似是而非」的法律觀點,「非常過分」地凸顯「積極篡位」野心;因此,臺灣社不會邀請呂秀蓮,也絕對不歡迎呂秀蓮來。當天晚上,呂秀蓮也不客氣的回應:楊文嘉惡意的言論與事實嚴重不符,她將保留法律追訴權。
  • 2006年9月19日林濁水要求呂秀蓮,為什麼她只要求民進黨不能對916進行動員,卻都不肯打電話叫倒扁總部王麗萍陳耀昌魏千峰等幾位與她關係親密的人也降溫?林濁水說,呂秀蓮一下子說她是備位元首、已準備好了,一下子又說沒準備好;之前呂秀蓮公開問陳水扁總統請假接受調查是否等於解職,一會兒又說挺扁。林濁水建議呂秀蓮:若對陳水扁總統有強烈意見,先辭職,再對陳水扁總統發表意見;若與民進黨理念不合,離開民進黨再批評。同日,呂秀蓮回應:「沒有理由(退出民進黨)吧!六年來沒人比我更挺總統。總統所有施政都是我在替他辯解,這是《憲法》賦予我的職責。」她強調:「我一直都盡忠職守!」[2]

參加2008年民進黨總統初選

2007年3月6日圓山大飯店宣布參加其黨內的總統初選,並發表了臺灣是太平洋國家,與中國大陸是遠親近鄰的關係。

2007年5月7日因黨員投票階段落後謝長廷,宣佈退出初選。

參加2012年民進黨總統初選

2011年2月25日接受《台灣蘋果日報》專訪,宣布參選總統,她自豪地說:「全台灣最有治國經驗的是我,中華民國有史以來唯一當過8年副總統是我,過去沒有副總統連任。」她表示,她一生選舉6次,全打勝仗,其中還有2次全國性總統選舉。她強調,因為馬政府上台,民生凋敝,百業蕭條,如果讓馬政府繼續領導台灣,台灣很快就會滅亡。[3]

2011年2月28日大安森林公園所舉辦的「告別悲情,迎向光明」228紀念活動宣布參加其黨內的總統初選。她以「人文科技好國家,世界台灣大未來」為參選訴求,並且形容自己的心情是「老驥伏櫪」。她參選聲明中發表:「人權、民主、和平、愛與科技發展,是臺灣特有的柔性國力根基,臺灣應以全球化的新視野及柔性新思維,與中國營建和平友善的遠親近鄰關係,超越統獨之爭,也符合全球化的世界新潮流。」

2011年3月22日迫於黨內壓力,宣布退出黨內總統初選,並辭去中執委一職,表明日本經311大地震後,有比總統更重要的事去做,因此退出總統初選。

理念

2010年3月18日成立「九六共識推動聯盟」,主張「總統民選.主權獨立」。她說,凡曾行使總統投票權的民眾,均應共同確認台灣早在1996年就已經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維護國家主權完整,是全民的責任。

小說著作

呂秀蓮曾在峨眉看守所收押期間,完成《這三個女人》一書。為避免獄方監視,當時呂秀蓮還利用衛生紙墊著臉盆奮力寫作。書中描述三個不同個性的女人,於台大畢業後,各自選擇不同人生的故事。此部小說反映出台灣歷史變遷上女性地位以及意識的變化,記錄下兩性平權在台灣發展的軌跡。一般認為,書中出國深造、卻對女性自主有極高認同並最後不婚的高秀如,為呂秀蓮本人的寫照。但當外界問到這個問題時,呂秀蓮總是笑而不答。該小說已經由聯合文學出版,並於2008年11月24日中華電視公司八點檔上映,每次播出兩小時。

家庭

呂秀蓮未婚。董念台、湯尼陳曾公開向呂表示愛慕之意,但被呂拒絕,因為她認為「不是別有企圖,就是心智不健全。」,知名律師呂傳勝為其兄長。

評論

台灣蘋果日報》在評論呂秀蓮時說「她的學經歷在四大天王之中,首屈一指,在女性政治人物之中更是一枝獨秀,這一點無人否認。但是她的個性與情緒,經常令人不敢恭維,在不適當的時間,講刺耳的話,使她在黨內人緣不佳,但她的坦率敢言,在尔虞我诈的政界中也有可貴之處。」[4]

美聯社(AP)曾以“台灣的民族敗類”為標題(Taiwan's ‘scum of the nation’)來形容呂秀蓮,同時報導在起始位置即明確指出呂秀蓮被“中國大陸指為神經病和民族敗類”。此外,該報導亦認為呂秀蓮競選總統前景渺茫。事後,呂秀蓮回應AP這樣的報道很不適當,她中午馬上打電話去要求AP改正。之後,美聯社方面把該報道稍微作出修改,把標題的“民族敗類”字眼去掉,但內容則沒有改變。 [5][6] 之后,美联社负责人表示,该篇报道主要是引用中国大陆的说法,而且该文标题也客观形容吕秀莲希望成为台湾第一位女“总统”,但没想到CNN直接就将败类这样的字眼当成标题。這篇對呂秀蓮的惡意報導引起台灣朝野的同聲抗議。[7][8]楊甦棣同樣表示這些不雅詞都是中國的用詞及中國方面的說法。CNN也瞭解、意識到這樣的處理方式,讓呂秀蓮感到難堪。[9]

註譯

參考書目

  • 呂秀蓮,(1974a),《尋找另一扇窗:拓荒的話》。台北:書評書目。
  • 呂秀蓮,(1974b),《新女性主義》。台北:幼獅。
  • 呂秀蓮,(1979),《台灣的過去與未來》。台北:拓荒者出版社。
  • 李文,(1996),《縱橫五十年:呂秀蓮前傳》。 台北:時報文化。
  • 呂秀蓮,(1997),《重審美麗島》。台北:前衛。
  • 韋本整理,韋本、陳世宏、張建隆採訪,(1999),呂秀蓮,見 新台灣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編,《走向美麗島:戰後反對意識的萌芽》,頁106-10。台北:時報文化。
  • 呂秀蓮,(2001),《台灣良心話:呂副總統的第一年》。
  • 王孝勇,(2003),《呂秀蓮副總統言論中的「自我」:女性主義觀點的敘事批評》。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呂秀蓮,(2003),《柔性佐國三週年》。
  • 呂秀蓮,(2003),《臺灣:過去與未來》。
  • 呂秀蓮,(2004),《台灣大未來:海洋立國世界島》。
  • 柳敏珠,(2006),《世界之女呂秀蓮》。
  • 呂秀蓮,(2007),《世界的台灣》。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官衔
中華民國總統府
前任:
連戰
中華民國副總統
2000年5月20日2008年5月19日
繼任:
蕭萬長
政府职务
桃園縣政府
前任:
正任:劉邦友
代理:廖本洋
桃園縣縣長
1997年3月28日2000年5月20日
繼任:
代理:許應琛
正任:朱立倫
政党职务
民主進步黨
前任:
蘇貞昌
(補選)
民主進步黨黨主席
代理

2005年12月3日2006年1月15日
繼任:
游錫堃
(補選)
民進黨四大天王
(陳水扁時代)
呂秀蓮 | 謝長廷 | 蘇貞昌 | 游錫堃

Template:第2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桃園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