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端嬪: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应用程序编辑 Android应用编辑
 
(未显示3个用户的48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端嬪'''({{bd|17世纪|?|1720年||}}),董氏(董佳氏),名烏鼐。[[正黃旗]][[包衣]]第五參領第二旗鼓佐領下人。原任會計司員外郎董得啟(亦稱董達齊<ref>欽定四庫全書《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四十一:端嬪董氏,員外郎董達齊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封。</ref>)之女,清朝[[康熙帝]]之[[嬪]]<ref name="aa1">{{Cite book|last1= |first1= |last2= |first2= |date=2022 |title=《清代后妃雜識》 |author=王冕森 |editor= |others= |location=中國·上海市 |publisher=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38200 |language=Zh-hans}}</ref>{{Rp|267}}。
'''端嬪'''({{bd|约1649年|?|1720年||}}),董氏(董佳氏),名烏鼐。[[正黃旗]][[包衣]]第五參領第二旗鼓佐領下人(属内务府正黄旗汉姓包衣旗人)。原任會計司員外郎董得啟(亦稱董達齊<ref>欽定四庫全書《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四十一:端嬪董氏,員外郎董達齊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封。</ref>)之女,清朝[[康熙帝]]之[[嬪]]<ref name="aa1">{{Cite book|last1= |first1= |last2= |first2= |date=2022 |title=《清代后妃雜識》 |author=王冕森 |editor= |others= |location=中國·上海市 |publisher=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38200 |language=Zh-hans}}</ref>{{Rp|267}}。


==生平==
==生平==
[[康熙]]二年(1663)九月初六日及九月初九日,太皇太后共選看了三十位內務府秀女,從中選中三位,並下旨稱:「著員外郎裕祺將此三位女子於九月二十日辰時交予圖克善乳母,送進汗處」<ref>《綠頭牌檔》,康熙二年七月初七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內務府奏銷檔(縮微膠卷)》。</ref>。十月初五日,包衣諳班等奏:「入宮之格蘭珠、烏鼐、阿濟根三女子所服緞疋給何等級之處,請太皇太后旨意」。奏入後,太皇太后降旨:「交予羅弼嬤嬤額涅分辨等級」。將三女子轉交予羅弼嬤嬤額涅後,羅弼嬤嬤額涅奉太皇太后旨意降諭:「女子阿濟根喉中沙啞似有痰聲,著令出宮,交還其父母。再,女子格蘭珠、烏鼐,均給掃炕(女子)之等級」<ref>《口奏檔案》,康熙二年十月十五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內務府奏銷檔(縮微膠卷)》。</ref>。其中,格蘭珠即是「阿明阿佐領格勒之女」,而烏鼐則是「董德貴佐領董德啟之女」,於康熙二年九月初六日參加內務府選秀被選中<ref>《口奏檔案》,康熙二年九月初六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內務府奏銷檔(縮微膠卷)》。謹按,在《奏銷檔》中,曾數次提及端嬪的名諱,其中有一兩次將其閨名寫為「二姐」,其實是因為當時選中的三位秀女閨名串寫之誤。</ref>。
[[康熙]]二年(1663)九月初六日及九月初九日,[[孝莊文皇后|太皇太后]]共選看了三十位內務府秀女,從中選中三位,並下旨稱:「著[[員外郎]]裕祺將此三位女子於九月二十日辰時交予[[保聖夫人瓜爾佳氏|圖克善乳母]],送進汗處」<ref>《綠頭牌檔》,康熙二年七月初七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內務府奏銷檔(縮微膠卷)》。</ref>。十月初五日,包衣諳班等奏:「入宮之格蘭珠、烏鼐、阿濟根三女子所服緞疋給何等級之處,請太皇太后旨意」。奏入後,太皇太后降旨:「交予羅弼嬤嬤額涅分辨等級」。將三女子轉交予羅弼嬤嬤額涅後,羅弼嬤嬤額涅奉太皇太后旨意降諭:「女子阿濟根喉中沙啞似有痰聲,著令出宮,交還其父母。再,女子格蘭珠、烏鼐,均給掃炕(女子)之等級」<ref>《口奏檔案》,康熙二年十月十五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內務府奏銷檔(縮微膠卷)》。</ref>。其中,[[格蘭珠格格|格蘭珠]]即是「阿明阿佐領格勒之女」,而烏鼐則是「董德貴佐領董德啟之女」,於康熙二年九月初六日參加內務府選秀被選中<ref>《口奏檔案》,康熙二年九月初六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內務府奏銷檔(縮微膠卷)》。謹按,在《奏銷檔》中,曾數次提及端嬪的名諱,其中有一兩次將其閨名寫為「二姐」,其實是因為當時選中的三位秀女閨名串寫之誤。</ref>。


目前並不清楚董氏入宮之後,是在何時、以何情況被康熙帝收為後宮主位。康熙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太皇太后下達旨意,增加康熙帝位下諸位庶妃的服緞疋數。其中,除已經生育子女的馬佳氏和張氏分別升為服二十匹緞、服十八匹緞之外,還有五位名為格蘭珠、烏鼐、安姐、華塞、觀姐的格格升為服十二匹緞<ref>《口奏及綠頭牌檔案》,康熙八年八月初一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內務府奏銷檔(縮微膠卷)》。</ref>。
目前並不清楚董氏入宮之後,是在何時、以何情況被康熙帝收為後宮主位。康熙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太皇太后下達旨意,增加康熙帝位下諸位庶妃的服緞疋數。其中,除已經生育子女的馬佳氏和[[桂姐格格|張氏]]分別升為服二十匹緞、服十八匹緞之外,還有五位名為格蘭珠、烏鼐、[[安姐格格|安姐]][[華塞格格|華塞]][[觀姐格格|觀姐]]的格格升為服十二匹緞<ref>《口奏及綠頭牌檔案》,康熙八年八月初一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內務府奏銷檔(縮微膠卷)》。</ref>。對比之後的康熙朝內務府檔案<ref> 《奏銷檔》,康熙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內務府奏銷檔 (縮微膠卷)》。</ref>,可知董氏此時位分等級高於康熙二十一年服九匹緞之[[常在|常侍女子]],但遠低於服二十匹緞之[[貴人|貴格格]]


康熙十年(1671)三月初九日子時,董氏生皇二女(康熙十二年二月夭折),並晉升為小福晉,與馬佳氏、張氏和烏拉那拉氏一樣,是當時康熙帝位下的四位小福晉級庶妃之一<ref>《口奏綠頭牌及白頭本檔案》,康熙十年七月十一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內務府奏銷檔(縮微膠卷)》。</ref>。
康熙十年(1671)三月初九日子時,董氏生皇二女(康熙十二年二月夭折),並晉升為小福晉,與馬佳氏、張氏和烏拉那拉氏一樣,是當時康熙帝位下的四位小福晉級庶妃之一<ref>《口奏綠頭牌及白頭本檔案》,康熙十年七月十一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內務府奏銷檔(縮微膠卷)》。</ref>。
第14行: 第14行:
康熙四十六年,端嬪是當時康熙帝位下的三位嬪之一,在檔案中的排序先於和嬪與良嬪<ref>嘉慶元年《呈報康熙四十六年乾清宮毓慶宮貴妃妃嬪等人數清單》,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號:04-01-14-0015-018。</ref>。康熙五十七年,諸嬪增給采仗,視妃儀仗,內減紅緞瑞草傘、拂子各一對,並命補給端嬪采仗<ref> 《皇朝通典》卷五十三。</ref>。
康熙四十六年,端嬪是當時康熙帝位下的三位嬪之一,在檔案中的排序先於和嬪與良嬪<ref>嘉慶元年《呈報康熙四十六年乾清宮毓慶宮貴妃妃嬪等人數清單》,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號:04-01-14-0015-018。</ref>。康熙五十七年,諸嬪增給采仗,視妃儀仗,內減紅緞瑞草傘、拂子各一對,並命補給端嬪采仗<ref> 《皇朝通典》卷五十三。</ref>。


康熙五十九年四月二十八日,端嬪去世,內務府基本因循僖嬪之舊例處理其喪儀<ref>《口奏綠頭牌白本檔案》,康熙五十九年四月二十八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內務府奏銷檔(縮微膠卷)》</ref>,例如相關部門查得僖嬪事出時,宮內暫停祭神二日,「現於端嬪之事,亦照此例,暫停祭神二日」。端嬪的喪禮事務由康熙帝第十二子貝子[[允祹]]及端嬪之堂侄董殿邦共同辦理。同年九月初九日,奉安景陵妃園寢<ref> 馬蘭鎮總兵英廉編纂:《昌瑞山萬年統志》,光緒十二年重修本。</ref>。
康熙五十九年(1720)四月二十八日,端嬪去世,內務府基本因循僖嬪之舊例處理其喪儀<ref>《口奏綠頭牌白本檔案》,康熙五十九年四月二十八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內務府奏銷檔(縮微膠卷)》</ref>,例如相關部門查得僖嬪事出時,宮內暫停祭神二日,「現於端嬪之事,亦照此例,暫停祭神二日」。端嬪的喪禮事務由康熙帝第十二子貝子[[允祹]]及端嬪之堂侄董殿邦共同辦理。同年九月初九日,奉安景陵妃園寢<ref> 馬蘭鎮總兵英廉編纂:《昌瑞山萬年統志》,光緒十二年重修本。</ref>。


[[乾隆]]年間,當時的制度規定後宮主位封謚之滿文必須意譯,端嬪封號的[[滿文]],由音譯「duwan<ref> 《奏銷檔》,康熙二十年十月三十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內務府奏銷檔(縮微膠卷)》。</ref>」,重新意譯為「tob<ref> 《為列祖列宗冊封妃嬪字號事咨覆》,嘉慶六年正月,檔案號:03-0197-3622-027,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ref>」,意為「端正」<ref name="aa1"/>{{Rp|268-269}}。
[[乾隆]]年間,當時的制度規定後宮主位封謚之滿文必須意譯,端嬪封號的[[滿文]],由音譯「duwan<ref> 《奏銷檔》,康熙二十年十月三十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內務府奏銷檔(縮微膠卷)》。</ref>」,重新意譯為「tob<ref> 《為列祖列宗冊封妃嬪字號事咨覆》,嘉慶六年正月,檔案號:03-0197-3622-027,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ref>」,意為「端正」<ref name="aa1"/>{{Rp|268-269}}。
第23行: 第23行:


董氏家族,是[[内务府正黄旗]][[包衣]]中的世家,族人[[董殿邦|殿邦]],歷仕康、雍、乾三朝,前後六十餘年,被譽為「三朝之碩輔,一代之偉人」,而郝善則出任綠營將官,頻年征戰屢建戰功<ref>《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董文選,正黃旗包衣人,世居撫順地方。其曾孫董得啟,原任員外郎;元孫董思,原任鑾儀衛鑾儀使;董得貴,由佐領定鼎燕京時以功授騎都尉,三遇恩詔,加至二等輕車都尉,卒。其子董殿邦襲職,歷任內務府總管,緣事革退。其親兄之孫穆克登布襲職時削去恩詔所加之職,現襲騎都尉。又董文選四世孫董順邦原任贊禮郎、葉清額原任護軍校、董治邦原任整儀尉、浩善原任湖廣沅州總兵官,五世孫三保原任驕騎校、董玉麟原任郎中兼佐領、石圖原任司庫、八十八現任六品官、薩哈爾圖、董玉象現任副都統、董色現任佐領、眾神保現任頭等侍衛、增長現任護軍校。</ref>。家族因山海關之戰,董得貴與[[譚泰]]一同擊敗[[李自成]]二十萬兵馬而得勢。家族亦屢受恩詔、與滿人通婚、取滿洲式名<ref>《董郝善及妻郭羅羅氏、繼配黑攝李氏合葬墓碑》原配贈夫人郭羅羅氏、繼配贈夫人黑攝李氏祔。兩夫人皆出名族,能執婦道,以佐公者也。子花子孫二人皆能克家者。是為表。賜進士及第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刑部尚書加一級德清胡會恩撰並書。康熙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吉旦立</ref><ref>《董得貴誥封碑》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朕惟尚德崇功,國家之大典;輸忠盡職,臣子之常經。古聖帝明王,戡亂以武,致治以文。朕欽承往制,甄進賢能。特設文武勳階,以彰激勸。受茲任者,必忠以立身,仁以撫眾,智以察微,防奸禦侮,機無暇時。能此則榮及前人,福延後嗣,而身家永康矣,敬之勿怠。董得貴,爾原系白身、包牛錄章京。定鼎燕京,入由山海關之日,擊流賊馬步兵二十萬,爾同固山額真譚泰步戰對陣,敗之。嘉爾,故授爾為拜他喇布勒哈番。順治二年二月一十八日,天下統一,仿古聖王之製,尊崇太祖武皇帝功德配祀上帝。禮成,念諸舊臣世效勞績,故由拜他喇布勒哈番加一拖沙喇哈番。順治七年十月二十二日,天下大定,仿古聖王之製,上聖母昭聖慈壽皇太后尊號。禮成,由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升為三等阿達哈哈番。大婚禮成,亦仿古制,加上聖母昭聖慈壽皇太后為昭聖慈壽恭簡皇太后尊號。禮成,由三等阿達哈哈番,升為二等阿達哈哈番,世襲罔替。順治九年正月二十六日,因年老身病,將職替給親男董殿邦,仍承襲二等阿達哈哈番,世襲罔替如前。康熙十五年十月二十五日</ref>。董氏家族墓地在今北京房山区良乡南坊村,墓未知,残存若干碑刻。
董氏家族,是[[内务府正黄旗]][[包衣]]中的世家,族人[[董殿邦|殿邦]],歷仕康、雍、乾三朝,前後六十餘年,被譽為「三朝之碩輔,一代之偉人」,而郝善則出任綠營將官,頻年征戰屢建戰功<ref>《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董文選,正黃旗包衣人,世居撫順地方。其曾孫董得啟,原任員外郎;元孫董思,原任鑾儀衛鑾儀使;董得貴,由佐領定鼎燕京時以功授騎都尉,三遇恩詔,加至二等輕車都尉,卒。其子董殿邦襲職,歷任內務府總管,緣事革退。其親兄之孫穆克登布襲職時削去恩詔所加之職,現襲騎都尉。又董文選四世孫董順邦原任贊禮郎、葉清額原任護軍校、董治邦原任整儀尉、浩善原任湖廣沅州總兵官,五世孫三保原任驕騎校、董玉麟原任郎中兼佐領、石圖原任司庫、八十八現任六品官、薩哈爾圖、董玉象現任副都統、董色現任佐領、眾神保現任頭等侍衛、增長現任護軍校。</ref>。家族因山海關之戰,董得貴與[[譚泰]]一同擊敗[[李自成]]二十萬兵馬而得勢。家族亦屢受恩詔、與滿人通婚、取滿洲式名<ref>《董郝善及妻郭羅羅氏、繼配黑攝李氏合葬墓碑》原配贈夫人郭羅羅氏、繼配贈夫人黑攝李氏祔。兩夫人皆出名族,能執婦道,以佐公者也。子花子孫二人皆能克家者。是為表。賜進士及第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刑部尚書加一級德清胡會恩撰並書。康熙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吉旦立</ref><ref>《董得貴誥封碑》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朕惟尚德崇功,國家之大典;輸忠盡職,臣子之常經。古聖帝明王,戡亂以武,致治以文。朕欽承往制,甄進賢能。特設文武勳階,以彰激勸。受茲任者,必忠以立身,仁以撫眾,智以察微,防奸禦侮,機無暇時。能此則榮及前人,福延後嗣,而身家永康矣,敬之勿怠。董得貴,爾原系白身、包牛錄章京。定鼎燕京,入由山海關之日,擊流賊馬步兵二十萬,爾同固山額真譚泰步戰對陣,敗之。嘉爾,故授爾為拜他喇布勒哈番。順治二年二月一十八日,天下統一,仿古聖王之製,尊崇太祖武皇帝功德配祀上帝。禮成,念諸舊臣世效勞績,故由拜他喇布勒哈番加一拖沙喇哈番。順治七年十月二十二日,天下大定,仿古聖王之製,上聖母昭聖慈壽皇太后尊號。禮成,由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升為三等阿達哈哈番。大婚禮成,亦仿古制,加上聖母昭聖慈壽皇太后為昭聖慈壽恭簡皇太后尊號。禮成,由三等阿達哈哈番,升為二等阿達哈哈番,世襲罔替。順治九年正月二十六日,因年老身病,將職替給親男董殿邦,仍承襲二等阿達哈哈番,世襲罔替如前。康熙十五年十月二十五日</ref>。董氏家族墓地在今北京房山区良乡南坊村,墓未知,残存若干碑刻。
*始祖董文選(c.1560s-?)。“董文選,正黄旗包衣人,世居撫順地方,來歸年分無考。其曾孫董徳啓原任員外郎。元孫董思原任鑾儀衞鑾儀使;董徳貴(注:似应为曾孙?原《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有误)由佐領定鼎燕京時……授騎都尉三遇恩詔加至二等輕車都尉卒,其子董殿邦襲職厯任内務府總管。……又董文選之四世孫董順邦原任贊禮郎,葉清額原任䕶軍校,董治邦原任整儀尉,浩善(注:似应为曾孙?)原任湖廣沅州總兵官。五世孫三保原任驍騎校,董玉麟原任郎中兼佐領,……董玉象原任副都統,董色原任佐領,衆神保現任頭等侍衞,増長現任䕶軍校,常海、禪布俱現係舉人。六世孫八十七現任六品官,圖爾秉阿現係舉人”(据《[[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4))。
*始祖董文選(c.1530s-?),“正黄旗包衣人,世居撫順地方,來歸年分無考”(据《[[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4))。
*曾祖董氏(c.1550s-?)。
*曾祖董氏(c.1580s-?)。
*祖父董氏(c.1570s-?
*祖父董氏(c.1600s-?),从龙入关
*父董得啟(又董达齐、董德啟,c.1610s-?;董文選之元孙(《[[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4称其为“董文選之曾孙”,似有错)),内务府員外郎。兄弟辈董思,原任鑾儀衞鑾儀使
*父董得啟(又董达齐、董德啟,c.1620s-?),原任内务府員外郎。
*叔董得貴(又董德貴,c.1610s-?;董文選之元孙),授骑都尉世袭二等轻车都尉,首任内务府正黄旗包衣第五叅領第二旗鼓領(國初編立据《钦定八旗通志》)。妻舒穆祿氏、納喇氏。在今北京房山区良乡南坊村存有《董得贵诰封碑》(授骑都尉,康熙十(1676)十月刻)、《董得贵及妻舒穆禄氏纳喇氏诰封碑》(夫人被封一品夫人,康熙十(1677)十一月刻),拓片存北京国家图书馆。
*(?)浩善(又郝善,1628-c.1676;母舒穆祿氏),[[銮仪卫]]冠军使、内务府郎中兼原任湖广沅州总兵,转战湖南、湖北、广西等地,頻年征戰屢建戰功,诰赠骠骑将军。妻郭絡羅氏、赫舍里氏。与妻合葬墓在今北京房山区良乡南坊村,现存有满汉文《董郝善及妻郭罗罗氏继配黑摄李氏墓碑》(康熙(1712)月刻,康熙十(1676年)丙辰科榜眼[[胡會恩]]撰並正書),拓片存北京国家图书馆。孙儿花子。曾孙穆克登布,袭骑都尉
*胞叔[[董得貴]](又董德貴,c.1620s-?),顺治二年(1645)授骑都尉,恩诏加至世袭二等[[轻车都尉]](载《钦定八旗通志:正黄旗满洲世职》卷280),首任内务府正黄旗包衣第五叅領第二旗鼓佐領(國初編立,据《钦定八旗通志》),顺治九年(1652)[[銮仪卫]]銮仪使(时与贝子[[彰泰 (清朝)]]系同职位同事,载《钦定八旗通志》卷317)。原配舒穆祿氏,继配納喇氏。在今北京房山区良乡南坊村存有《董得贵诰封碑》(授骑都尉,康熙十五年(1676)十月刻)、《董得贵及妻舒穆禄氏纳喇氏诰封碑》(夫人被封一品夫人,康熙十六年(1677)十一月刻),拓片均存北京国家图书馆。其:
**子董浩善(又郝善,1628-c.1670s;董文選之四世孙;母舒穆祿氏),[[銮仪卫]]冠军使、内务府郎中兼佐领,原任湖广沅州总兵,转战湖南、湖北、广西等地,頻年征戰屢建戰功,诰赠骠骑将军。妻郭絡羅氏、赫舍里氏。与妻合葬墓在今北京房山区良乡南坊村,现存有满汉文《董郝善及妻郭罗罗氏继配黑摄李氏墓碑》(康熙五十一年(1712)十一月刻,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科榜眼[[胡會恩]]撰並正書),拓片存北京国家图书馆。孙儿花子。曾孙穆克登布,袭骑都尉。
**子[[董殿邦]](c.1660-c.1743;母納喇氏),袭二等轻车都尉,康熙五十五年至六十一年(1716-1722)任总管内务府大臣,能山水,乾隆初年特授畅春园总管,曾任内务府镶黄旗包衣第四参领第一旗鼓佐领(继任者[[高斌]])、内务府镶黄旗包衣第五㕘領第六旗鼓佐領、内务府正黄旗包衣第五叅領第二旗鼓佐領(据《钦定八旗通志》);殿邦历仕康、雍、乾三朝,前后六十余年,被誉为“三朝之硕辅,一代之伟人”;在今北京房山区良乡南坊村,存有满汉文《董殿邦墓表》(乾隆七年(1742年)壬戌科进士[[陳大復]]撰,内务府正白旗满洲进士[[觀保]]書),拓片存北京国家图书馆。
**子[[董殿邦]](c.1660-c.1731,母納喇氏),康熙十五年(1676)其父二等轻车都尉,康熙三十四年(1695)任江苏滸墅鈔關监督,康熙五十五年至六十一年(1716-1722)任总管内务府大臣,能山水,乾隆初年特授畅春园总管,曾任内务府镶黄旗包衣第四参领第一旗鼓佐领(继任者[[高斌]])、内务府镶黄旗包衣第五㕘領第六旗鼓佐領、内务府正黄旗包衣第五叅領第二旗鼓佐領(据《钦定八旗通志》);殿邦历仕康、雍、乾三朝,前后六十余年,被誉为“三朝之硕辅,一代之伟人”;在今北京房山区良乡南坊村,存有满汉文《董殿邦墓表》(乾隆七年(1742年)壬戌科进士[[陳大復]]撰,内务府正白旗满洲进士[[觀保]]書),拓片存北京国家图书馆。
***孙儿头等侍卫眾神保(c.1690s-?;董文選之五世孙);延齡,延福,原係生員。
***孙儿头等侍卫眾神保(c.1690s-?;董文選之五世孙)。延齡,原係生員。
***孙女董氏嫁镶黄旗满洲高泰(胞兄文华殿大学士文端公[[高晉]]父总兵高述明;胞姊高佳氏分别与正蓝旗汉军进士胡氏[[吉惠 (道光进士)]]家族和内务府正白旗汉军、总管内务府大臣[[李延禧 (清朝)]]家族联姻)。
***延福,原係生員,曾任内务府正黄旗包衣第五叅领第一旗鼓佐领,卒于任(系国初编立)。
***孙女董氏(1714-?),嫁镶黄旗满洲高泰(胞兄文华殿大学士文端公[[高晉]](1707-1778),父总兵高述明;胞姊高佳氏分别与正蓝旗汉军进士胡氏[[吉惠 (道光进士)]]家族和内务府正白旗汉军、总管内务府大臣[[李延禧 (清朝)]]家族联姻)。
***孙女董氏嫁镶黄旗满洲、四川布政使覺羅齊格父一等侍卫觉罗外山,先祖覺羅[[包朗阿]]即清兴祖[[福满]]第五子)。
***孙女董氏(c.1710s-?),二继嫁镶黄旗满洲、四川布政使覺羅齊格(1698-1754;父一等侍卫、[[散秩大臣]]觉罗外山,先祖覺羅[[包朗阿]]即清兴祖[[福满]]第五子)。
**子二。其孙穆克登布,雍正九年(1731)销去恩诏袭骑都尉。
***董文選之五世孙还有:三保任驍騎校,董玉麟任郎中兼佐領,石圖任司庫,八十八任六品官,薩哈爾圖任五品官,董玉象任副都統,董色任佐領,増長任䕶軍校,常海、禪布俱係舉人。
*始祖董文選之五世孙还有:三保任驍騎校,董玉麟任郎中兼佐領,石圖任司庫,八十八任六品官,薩哈爾圖任五品官,董玉象任副都統,董色任佐領,増長任䕶軍校,常海、禪布俱係舉人。
*家族后代有总管内务府大臣[[文豐]](1860年殉节于[[圆明园]]福海)、文廉。
*家族后代有总管内务府大臣[[文豐]](1860年殉节于[[圆明园]]福海)、文廉,世称内务府“文董家”


== 注释 ==
== 注释 ==

2024年5月16日 (四) 10:41的最新版本

端嫔(约1649年?—1720年),董氏(董佳氏),名乌鼐。正黄旗包衣第五参领第二旗鼓佐领下人(属内务府正黄旗汉姓包衣旗人)。原任会计司员外郎董得启(亦称董达齐[1])之女,清朝康熙帝[2]:267

生平[编辑]

康熙二年(1663)九月初六日及九月初九日,太皇太后共选看了三十位内务府秀女,从中选中三位,并下旨称:“著员外郎裕祺将此三位女子于九月二十日辰时交予图克善乳母,送进汗处”[3]。十月初五日,包衣谙班等奏:“入宫之格兰珠、乌鼐、阿济根三女子所服缎疋给何等级之处,请太皇太后旨意”。奏入后,太皇太后降旨:“交予罗弼嬷嬷额涅分辨等级”。将三女子转交予罗弼嬷嬷额涅后,罗弼嬷嬷额涅奉太皇太后旨意降谕:“女子阿济根喉中沙哑似有痰声,著令出宫,交还其父母。再,女子格兰珠、乌鼐,均给扫炕(女子)之等级”[4]。其中,格兰珠即是“阿明阿佐领格勒之女”,而乌鼐则是“董德贵佐领董德启之女”,于康熙二年九月初六日参加内务府选秀被选中[5]

目前并不清楚董氏入宫之后,是在何时、以何情况被康熙帝收为后宫主位。康熙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太皇太后下达旨意,增加康熙帝位下诸位庶妃的服缎疋数。其中,除已经生育子女的马佳氏和张氏分别升为服二十匹缎、服十八匹缎之外,还有五位名为格兰珠、乌鼐、安姐华塞观姐的格格升为服十二匹缎[6]。对比之后的康熙朝内务府档案[7],可知董氏此时位分等级高于康熙二十一年服九匹缎之常侍女子,但远低于服二十匹缎之贵格格

康熙十年(1671)三月初九日子时,董氏生皇二女(康熙十二年二月夭折),并晋升为小福晋,与马佳氏、张氏和乌拉那拉氏一样,是当时康熙帝位下的四位小福晋级庶妃之一[8]

康熙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康熙帝谕礼部:“朕恭奉圣祖母太皇太后慈谕,稽古帝王宫闱之制,必备妃嫔,以襄内政”,命礼部选择吉期,并开列仪注具奏[9],同年八月二十二日,册立妃钮祜禄氏皇后,并且册封佟氏为贵妃,李氏为安嫔,王佳氏为敬嫔,董氏为端嫔,马佳氏为荣嫔,乌拉那拉氏为惠嫔,郭络罗氏为宜嫔,赫舍里氏为僖嫔[10],端嫔在七嫔中排行第三。当代研究者王冕森认为康熙十六年册封的七位嫔位,其排序有着特殊的规律,如安嫔和敬嫔出身外八旗世家,入宫后即获得福晋级待遇,故而在七嫔中居首,而另外五嫔的排序则很有可能是以年纪长幼或入宫先后为依据[2]:269

康熙二十年三月,太皇太后圣躬违和,康熙帝亲奉太皇太后前往遵化汤泉疗疾,直至五月初回宫。康熙帝在外期间,亦不忘关心宫中的妃嫔和公主,曾写信给荣妃和端嫔,以及两位公主。康熙二十年,宫内分配一个专属的镶黄旗内管领给端嫔使用,与荣妃共用同一个内管领。同年,宫内改为分配一个专属的正黄旗内管领给端嫔使用,与敬嫔共用同一个内管领,此安排至少维持到康熙二十三年。

康熙四十六年,端嫔是当时康熙帝位下的三位嫔之一,在档案中的排序先于和嫔与良嫔[11]。康熙五十七年,诸嫔增给采仗,视妃仪仗,内减红缎瑞草伞、拂子各一对,并命补给端嫔采仗[12]

康熙五十九年(1720)四月二十八日,端嫔去世,内务府基本因循僖嫔之旧例处理其丧仪[13],例如相关部门查得僖嫔事出时,宫内暂停祭神二日,“现于端嫔之事,亦照此例,暂停祭神二日”。端嫔的丧礼事务由康熙帝第十二子贝子允祹及端嫔之堂侄董殿邦共同办理。同年九月初九日,奉安景陵妃园寝[14]

乾隆年间,当时的制度规定后宫主位封谥之满文必须意译,端嫔封号的满文,由音译“duwan[15]”,重新意译为“tob[16]”,意为“端正”[2]:268-269

根据档案记载,一轴“端嫔御容半身像”(又名“端嫔喜容”)原收藏于寿皇殿东大柜[17][18],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9]

家族[编辑]

董氏家族,是内务府正黄旗包衣中的世家,族人殿邦,历仕康、雍、干三朝,前后六十馀年,被誉为“三朝之硕辅,一代之伟人”,而郝善则出任绿营将官,频年征战屡建战功[20]。家族因山海关之战,董得贵与谭泰一同击败李自成二十万兵马而得势。家族亦屡受恩诏、与满人通婚、取满洲式名[21][22]。董氏家族墓地在今北京房山区良乡南坊村,墓未知,残存若干碑刻。

  • 始祖董文选(c.1560s-?)。“董文选,正黄旗包衣人,世居抚顺地方,来归年分无考。其曾孙董徳启原任员外郎。元孙董思原任銮仪卫銮仪使;董徳贵(注:似应为曾孙?原《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有误)由佐领定鼎燕京时……授骑都尉三遇恩诏加至二等轻车都尉卒,其子董殿邦袭职厯任内务府总管。……又董文选之四世孙董顺邦原任赞礼郎,叶清额原任䕶军校,董治邦原任整仪尉,浩善(注:似应为曾孙?)原任湖广沅州总兵官。五世孙三保原任骁骑校,董玉麟原任郎中兼佐领,……董玉象原任副都统,董色原任佐领,众神保现任头等侍卫,増长现任䕶军校,常海、禅布俱现系举人。六世孙八十七现任六品官,图尔秉阿现系举人”(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74))。
  • 曾祖董氏(c.1580s-?)。
  • 祖父董氏(c.1600s-?),从龙入关。
  • 父董得启(又董达齐、董德启,c.1620s-?),原任内务府员外郎。
  • 堂叔(?)董浩善(又郝善,1628-c.1676;母舒穆禄氏),銮仪卫冠军使、内务府郎中兼佐领,原任湖广沅州总兵,转战湖南、湖北、广西等地,频年征战屡建战功,诰赠骠骑将军。妻郭络罗氏、赫舍里氏。与妻合葬墓在今北京房山区良乡南坊村,现存有满汉文《董郝善及妻郭罗罗氏继配黑摄李氏墓碑》(康熙五十一年(1712)十一月刻,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科榜眼胡会恩撰并正书),拓片存北京国家图书馆。孙儿花子。曾孙穆克登布,袭骑都尉。
  • 胞叔董得贵(又董德贵,c.1620s-?),顺治二年(1645)授骑都尉,恩诏加至世袭二等轻车都尉(载《钦定八旗通志:正黄旗满洲世职》卷280),首任内务府正黄旗包衣第五叅领第二旗鼓佐领(国初编立,据《钦定八旗通志》),顺治九年(1652)銮仪卫銮仪使(时与贝子彰泰 (清朝)系同职位同事,载《钦定八旗通志》卷317)。原配舒穆禄氏,继配纳喇氏。在今北京房山区良乡南坊村存有《董得贵诰封碑》(授骑都尉,康熙十五年(1676)十月刻)、《董得贵及妻舒穆禄氏纳喇氏诰封碑》(夫人被封一品夫人,康熙十六年(1677)十一月刻),拓片均存北京国家图书馆。其:
    • 子一董殿邦(c.1660-c.1731,母纳喇氏),康熙十五年(1676)袭其父二等轻车都尉,康熙三十四年(1695)任江苏浒墅钞关监督,康熙五十五年至六十一年(1716-1722)任总管内务府大臣,能山水,乾隆初年特授畅春园总管,曾任内务府镶黄旗包衣第四参领第一旗鼓佐领(继任者高斌)、内务府镶黄旗包衣第五参领第六旗鼓佐领、内务府正黄旗包衣第五叅领第二旗鼓佐领(据《钦定八旗通志》);殿邦历仕康、雍、干三朝,前后六十余年,被誉为“三朝之硕辅,一代之伟人”;在今北京房山区良乡南坊村,存有满汉文《董殿邦墓表》(乾隆七年(1742年)壬戌科进士陈大复撰,内务府正白旗满洲进士观保书),拓片存北京国家图书馆。
      • 孙儿头等侍卫众神保(c.1690s-?;董文选之五世孙)。延龄,原系生员。
      • 延福,原系生员,曾任内务府正黄旗包衣第五叅领第一旗鼓佐领,卒于任(系国初编立)。
      • 孙女董氏(1714-?),嫁镶黄旗满洲高泰(胞兄文华殿大学士文端公高晋(1707-1778),父总兵高述明;胞姊高佳氏分别与正蓝旗汉军进士胡氏吉惠 (道光进士)家族和内务府正白旗汉军、总管内务府大臣李延禧 (清朝)家族联姻)。
      • 孙女董氏(c.1710s-?),二继嫁镶黄旗满洲、四川布政使觉罗齐格(1698-1754;父一等侍卫、散秩大臣觉罗外山,先祖觉罗包朗阿即清兴祖福满第五子)。
    • 子二。其孙穆克登布,雍正九年(1731)销去恩诏袭骑都尉。
  • 始祖董文选之五世孙还有:三保任骁骑校,董玉麟任郎中兼佐领,石图任司库,八十八任六品官,萨哈尔图任五品官,董玉象任副都统,董色任佐领,増长任䕶军校,常海、禅布俱系举人。
  • 家族后代有总管内务府大臣文丰(1860年殉节于圆明园福海)、文廉,世称内务府“文董家”。

注释[编辑]

  1. ^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一:端嫔董氏,员外郎董达齐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封。
  2. ^ 2.0 2.1 2.2 王冕森. 《清代后妃雜識》. 中国·上海市: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2. ISBN 9787552038200 (简体中文). 
  3. ^ 《绿头牌档》,康熙二年七月初七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4. ^ 《口奏档案》,康熙二年十月十五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5. ^ 《口奏档案》,康熙二年九月初六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谨按,在《奏销档》中,曾数次提及端嫔的名讳,其中有一两次将其闺名写为“二姐”,其实是因为当时选中的三位秀女闺名串写之误。
  6. ^ 《口奏及绿头牌档案》,康熙八年八月初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7. ^ 《奏销档》,康熙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 (缩微胶卷)》。
  8. ^ 《口奏绿头牌及白头本档案》,康熙十年七月十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9. ^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卷六,康熙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条。
  10. ^ 清实录·清圣祖实录·卷之六十八》康熙十六年......八月......○丙寅。上御太和殿。遣大学士索额图、为正使。大学士李霨、为副使。持节授妃钮祜卢氏册宝。立为皇后......遣大学士觉罗勒德洪、持节授佟氏册宝。封为贵妃。遣尚书吴正治、侍郎额星格、杨正中、马喇、富鸿基、学士项景襄、李天馥等、持节授册封李氏为安嫔,王佳氏为敬嫔,董氏为端嫔,马佳氏为荣嫔,纳喇氏为惠嫔,郭罗洛氏为宜嫔,何舍里氏为僖嫔......
  11. ^ 嘉庆元年《呈报康熙四十六年乾清宫毓庆宫贵妃妃嫔等人数清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号:04-01-14-0015-018。
  12. ^ 《皇朝通典》卷五十三。
  13. ^ 《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五十九年四月二十八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14. ^ 马兰镇总兵英廉编纂:《昌瑞山万年统志》,光绪十二年重修本。
  15. ^ 《奏销档》,康熙二十年十月三十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16. ^ 《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17. ^ 《陈设档》394,同治二年钞本,《寿皇殿尊藏圣容黄册》:端嫔御容半身像一轴,素服,东大柜。
  18. ^ 《寿皇殿恭悬恭收圣容大建三十日小建二十九日准册》:端嫔喜容一轴。
  19. ^ 《清人画端嫔半身像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文物号:故00006629。
  20. ^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董文选,正黄旗包衣人,世居抚顺地方。其曾孙董得启,原任员外郎;元孙董思,原任銮仪卫銮仪使;董得贵,由佐领定鼎燕京时以功授骑都尉,三遇恩诏,加至二等轻车都尉,卒。其子董殿邦袭职,历任内务府总管,缘事革退。其亲兄之孙穆克登布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职,现袭骑都尉。又董文选四世孙董顺邦原任赞礼郎、叶清额原任护军校、董治邦原任整仪尉、浩善原任湖广沅州总兵官,五世孙三保原任骄骑校、董玉麟原任郎中兼佐领、石图原任司库、八十八现任六品官、萨哈尔图、董玉象现任副都统、董色现任佐领、众神保现任头等侍卫、增长现任护军校。
  21. ^ 《董郝善及妻郭罗罗氏、继配黑摄李氏合葬墓碑》原配赠夫人郭罗罗氏、继配赠夫人黑摄李氏祔。两夫人皆出名族,能执妇道,以佐公者也。子花子孙二人皆能克家者。是为表。赐进士及第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刑部尚书加一级德清胡会恩撰并书。康熙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吉旦立
  22. ^ 《董得贵诰封碑》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惟尚德崇功,国家之大典;输忠尽职,臣子之常经。古圣帝明王,戡乱以武,致治以文。朕钦承往制,甄进贤能。特设文武勋阶,以彰激劝。受兹任者,必忠以立身,仁以抚众,智以察微,防奸御侮,机无暇时。能此则荣及前人,福延后嗣,而身家永康矣,敬之勿怠。董得贵,尔原系白身、包牛录章京。定鼎燕京,入由山海关之日,击流贼马步兵二十万,尔同固山额真谭泰步战对阵,败之。嘉尔,故授尔为拜他喇布勒哈番。顺治二年二月一十八日,天下统一,仿古圣王之制,尊崇太祖武皇帝功德配祀上帝。礼成,念诸旧臣世效劳绩,故由拜他喇布勒哈番加一拖沙喇哈番。顺治七年十月二十二日,天下大定,仿古圣王之制,上圣母昭圣慈寿皇太后尊号。礼成,由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升为三等阿达哈哈番。大婚礼成,亦仿古制,加上圣母昭圣慈寿皇太后为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尊号。礼成,由三等阿达哈哈番,升为二等阿达哈哈番,世袭罔替。顺治九年正月二十六日,因年老身病,将职替给亲男董殿邦,仍承袭二等阿达哈哈番,世袭罔替如前。康熙十五年十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