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洛阳市

坐标34°37′53.45″N 112°27′16.85″E / 34.6315139°N 112.4546806°E / 34.6315139; 112.454680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maxy留言 | 贡献2010年4月10日 (六) 13:43 →‎交通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4°37′53.45″N 112°27′16.85″E / 34.6315139°N 112.4546806°E / 34.6315139; 112.4546806

Template: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 洛陽市中国河南省西部的一个地级市,地處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陽」、「洛邑」、「洛城」,因境內有兩水,也稱“伊洛”。洛阳建成历史有4000多年[1],自夏商周以来曾有13个朝代[2]在此定都,定都历史有1500多年[3]。 为中国六大古都[3]之一,是中國國務院首批公佈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以牡丹花龙门石窟白马寺闻名。现代洛阳是重要的工业城市,是首批中國创新型试点城市[4]

歷史

古代史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流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核心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神话傳說多传于此。偃师市二里头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時代。1960年在二里头遗址的上层发现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被认为是夏朝都城所在。

洛阳是中国5000年文明历史中最为故老的帝都王城,华夏中华中土中国中原中州等称谓均源泉自于古老的洛阳城和河洛文明。

周武王牧野之戰,滅殷商建立周朝,分封天下諸侯。武王死後年少的成王即位,周公旦勢力反周,便代周成王執政,並平定了管蔡之亂,挫敗了管叔蔡叔武庚的叛亂,使天下歸心,周朝由此走向了長治久安。為了鞏固周朝在東方的統治,成王便先遣太保召公查看山川地勢,而後由周公在古時稱的地方營建了新的東都洛邑,位置在今天的洛陽王城公園附近。洛邑建設所依據的三禮圖是中國最早的都市計畫圖,其理念極大影響著中國各個朝代的城市建設,而周公提出的方格網城市的理念比西方要早了600年。

新莽後漢以火德王,认为“洛”字的三点水对其不吉利,所以後漢将洛阳改为雒阳。以後,洛陽逐漸成為國際大都市,隋唐全盛時人口百萬,四方納貢,百國來朝,盛極一時。歷史上的洛陽居華夏腹心,和長安開封一起作為東西二京達兩千多年,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工商業、農產品集散中心之一,至五代十國之後衰落,但仍然是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北宋以首都开封府为东京,洛阳为陪都西京河南府

洛陽在蒙古明清時為河南府治。明代末年,李自成的一把大火將洛阳毀滅。

以洛阳为首都的朝代
朝代 名稱 都城位置 所居帝王 建都時間 備註
斟浔 偃师二里头 夏末诸王,著名的是夏桀
西亳 偃师尸乡沟 商初诸王,著名的是汤
西周 成周 王城(澗河兩岸) 西周诸王 前1046年前771年 西周采用两都制(陪都)
東周 洛邑 西周王城(澗河兩岸) 平王悼王赧王,共14王 前771年前520年前314年-前256年
東周 洛邑 成周城 (白馬寺以東) 敬王慎靚王共11王 前519年前314年
西漢 雒陽 成周城 (白馬寺以東) 高祖 前202年前200年 接受張良婁敬建議前200年遷都長安
東漢 雒陽 漢魏故城 光武帝獻帝,共12帝 25年190年
曹魏 洛陽 漢魏故城 文帝元帝,共5帝 221年265年
西晉 洛陽 漢魏故城 武帝懷帝,共4帝 265年313年
北魏 洛陽 漢魏故城 孝文帝孝武帝 共七帝 493年534年
東都 隋唐故城 隋炀帝皇泰帝 共二帝 605年619年 隋書記載煬帝自大業元年(605年)到洛陽(漢魏洛陽城,隋唐洛陽城是10個月後才完工)後便沒有再回到大興
東都 隋唐故城 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玄宗昭宗哀皇帝共七帝 638年904年907年 卅多年(陪都)
武周 神都 隋唐故城 則天大聖皇帝 690年705年
後樑 西都 隋唐五代故城 太祖朱友珪後樑末帝 909年913年
後唐 東都 隋唐五代故城 莊宗明宗閔帝末帝 923年936年
後晉 西京 隋唐五代故城 高祖 936年938年(約2年)
中華民國 洛陽(行都) 洛陽市 蔣中正(領袖) 民國21年(1932年,1年) 同時以西安為陪都。同年還都南京

(註:表格內容參考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簡介,洛陽的歷史上的情況比較複雜,容易引起誤解。1. 商、周、漢、魏諸朝都有多次遷都的歷史,這些朝代的都城從歷史縱向上看可能不只一個,洛陽是其中的一個。2. 中國部分朝代的首都不只一個。出於戰略上和經濟上的需要,一些巨大王朝會設立陪都,例如,舉世公認其首都為長安,洛陽之所以稱為其都,是因為唐代統治者定洛陽為其行宮和巡幸之地,並與長安享有相同建制,而部分皇帝更長時間留在此地,故有「東都洛陽」之稱。雖然在對整個皇朝之影響和地位上不能和長安相提並論,但畢竟有別於一般的地方行政單位。)

近代史

  • 1912年,民國建立,廢河南府,設河洛道,道尹公置駐洛陽,轄洛陽、偃師等19縣。
  • 1920年,直系軍閥吳佩孚在洛陽設置了兩湖巡閱使公署和陸軍第三師司令部。
  • 1923年,河南省長公署遷至洛陽,洛陽成為河南省會
  • 1932年,日軍進攻上海,一月國民政府定洛陽為行都,並遷洛辦公,同年十二月遷回南京
  • 1938年6月,華北大部分地區淪陷,洛陽成為北方抗日前哨,國民政府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駐洛陽。
  • 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遷洛,洛陽第二次成為河南省會。
  • 1948年,中国共产党占领洛陽,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
  • 1949年12月,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稱洛陽市人民政府。
  • 1954年,洛陽市升格為河南省直轄市。
  • 1955年,洛陽縣撤銷,一部分並入洛陽市,其餘部分劃入偃師孟津等縣。成立涧西区
  • 1956年,建成洛陽市老城區西工區,次年成立瀍河區
  • 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區
  • 1983年,新安孟津偃師歸洛陽市直轄,洛陽所轄登封市劃歸鄭州市管轄。
  • 1986年,洛陽地區撤銷,分置洛陽市及三門峽市洛寧宜陽嵩縣欒川汝陽伊川改屬洛陽市;澠池陝縣盧氏義馬市靈寶市改屬三門峽市。
  • 1993年,偃師縣改為偃師市。
  • 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洛陽郊區更名為洛龍區

地理氣候

洛陽市位於河南省西部,東經111.8'至112.59'、北緯33.35'至35.05'之間,東西長約179公里,南北寬約168公里。地处歐亞大陸橋東段,橫跨黃河中游兩岸,東鄰鄭州,西接三門峽,北跨黃河焦作接壤,南與平頂山南陽相連。「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稱。

洛阳位於暖溫帶南緣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4.2℃,降雨量546毫米。

洛陽地处中国第一阶梯第二阶梯交界带,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山川丘陵交錯,地形複雜多樣,其中山區45.51%,丘陵40.73%,平原占13.8%。周圍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荊紫山周山、櫻山、龍門山香山萬安山首陽山嵩山等多座山脈;境內河渠密佈,分屬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黃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鐵灤河、澗河瀍河等10餘條河流蜿蜒其間,有「四面環山、六水並流、八關都邑、十省通衢」之稱。由於洛陽地處中原,山川縱橫,西依秦嶺,出函谷關中秦川;東臨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黃河之險;南望伏牛,有宛葉之饒,「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

人口

洛阳市各区(县、市)面积与人口数据(2007年末)
区划名称 面积(公里²) 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
洛阳市 15,229.83 6,341,500 6,760,585
老城区 137,955
西工区 346,328
瀍河回族区 169,126
涧西区 512,185
吉利区 67,725
洛龙区 318,241
孟津县 405,700 465,202
新安县 472,200 519,539
栾川县 329,900 330,168
嵩 县 497,500 566,239
汝阳县 381,600 457,025
宜阳县 611,800 709,823
洛宁县 409,600 493,100
伊川县 706,600 812,991
偃师市 817,400 854,938

民族、语言

洛陽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共有46個民族成份,其中漢族人口約佔全市總人口的98.8%,其他少數民族約佔全市總人口的1.2%,其中超過1000人的民族有回族滿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以回族為主,近6萬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80%以上。2006年末洛陽總人口646萬,市區人口140多萬。

洛陽是個移民城市,居民來自中國各地。中華民國初期发生災荒,当时洛陽的人口大幅減少,許多人逃往臨近的省份(如陝西山東湖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發起「支援國家建設運動」,大量知識分子,工人從東北上海江蘇等地遷入洛陽,這些人及其後裔在洛陽的城市人口中的比例很高,約占40%強。

澗西區西工區的外來移民最多,原因主要是該地區是洛陽的新區和大型國有企業聚集區,這一地區的普通話使用率最高,而老城區瀍河回族區大多為原住居民,以講洛陽話为主。

資源

生物資源

洛陽市森林植物中有高等植物173、830、2308及198個變種、6個變型,有珍貴的領椿木鐵杉連香銀杏山白芍等樹種,有華山松冷杉油樺等林木。洛陽市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全市有陸棲脊椎動物342種,其中有珍稀動物190餘種,主要有水獺大鯢及多種珍貴鳥類。天然藥物480餘種,有黨參黃芩防風天麻等珍貴藥材。

礦產資源

洛陽礦產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已探明有水晶等甲類礦產資源26種,這些礦藏儲量大,品位高,易於開採利用。其中鉬礦儲量居全國首位,為世界三大鉬礦之一。

水利资源

洛阳位于中国大陆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交汇处,水力资源丰富。黄河中下游最大的水利枢纽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洛阳市孟津县和河南省济源市交界处的黄河干流主河道上。

經濟

近年來洛陽同時從「工業城市」和「旅遊城市」兩條路出發,在發展工業的同時也很重視旅遊資源的開發,大力發展旅遊經濟。2009年洛陽經濟總量在中国大陆排名第43位[5],排在合肥南昌太原3座省会城市之前,居河南省第二位僅次於鄭州。洛陽三寶「唐三彩洛陽宮燈、仿青銅器」是傳統工藝名產。 洛陽的城市建設也有了突飛猛進,2002年開始進行建設的洛陽新區[6]是一个集办公、文化、商业、金融、体育、休闲娱乐和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山水园林现代化城区。

工業

洛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的新興重工業城市,是中国第一個五年計劃重點建設的工業中心之一,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項目,洛陽有7個。一些與軍工相關的重工業全國領先,擁有機械電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輕紡、食品等6大支柱產業和東方紅拖拉機、洛陽浮法玻璃、大陽摩托、HJD04程控交換機、白馬棉紗、牡丹銅材等一大批國際國內名牌產品,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個,省級14個。

但隨著改革開放後暴露的一些體制問題,20世紀90年代國有的大型重工業企業十分艱難。近年來经过政策调整,洛陽重工业發展恢復了較快的速度,機械工業、冶金、建材、石化、紡織、食品等行业開始復甦。主要公司有:

農業

洛陽農業結構因地制宜,區域化、規模化發展,形成優質專用糧食、林果、中藥材、煙葉、花卉苗木等六大支柱產業,畜牧業、奶業也有发展。

洛阳有天然化工原料植物漆樹油桐等;有經濟植物 核桃山楂板栗蘋果柿子等。還是重要的藥材產地,種類多達1480餘種。洛陽是河南小麥重要產區,偃師的小麥栽培技術馳名全國,畝產高達千斤以上。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煙葉油料等。土特產品主要有偃師泡桐孟津黃河鯉魚新安柿子櫻桃洛寧綠竹獼猴桃(奇異果)等等。孟津奶山羊和伊川的大尾牛,分別被國家確定為山羊和大尾牛生產基地縣。

服務業

洛阳市为河南省三家首批省级国际服务外包基地之一[7]

  • 旅遊

洛陽牡丹花會 河洛文化旅游节

交通

历史上洛阳有四通八达的交通。西周初期,以洛阳为中心在全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炀帝在洛阳建东都,下令开凿大运河,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运网;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

如今,洛阳形成了以航空、铁路、公路为体系的交通格局。

鐵路

公交系统

洛阳公交系统将于2012年新建130条公交线,到2017年世界运动会后新建320条公交线和30条高峰快线。

公路

高速公路

航空

  • 洛陽北郊機場(LYA),位於市北郊邙山之巔,距市中心10公里。1986年開工興建,1987年9月26日正式通航。洛陽機場是全國淨空條件最好的民用機場之一,全年可飛天氣350天以上。

周邊機場

科研

洛陽科技實力雄厚。拖研所、軸研所、耐研所、014中心、石化工程公司等14個部屬科研所每年都推出眾多的高科技成果。現有「兩院」院士5名,科技人員占職工總數的20%。九五期間全市科技成果1280項,其中國家級43項,「省部級483項,技術交易額年均3億元以上。有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省級軟件園各1個。

  • 洛陽軸承研究所
  • 中國一拖技術中心
  • 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
  • 洛陽黎明化工研究院
  • 中國一航空空導彈研究院
  • 中國一航洛陽613研究所
  • 洛陽礦山機械研究所
  • 中國石化洛陽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 洛陽國家玻璃技術中心
  • 洛陽探傷檢測技術中心
  • 洛陽國家花卉技術中心
  • 洛陽國家牡丹技術中心

教育

大学

中學

文化

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史学考证知,华夏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洛阳还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泉,河即黄河,洛即洛水,洛阳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8]

洛陽文學

洛陽作為王都大邑,自然成為歷代騷人墨客彰顯才華的必趨之地;這裡的名勝古跡和自然風光是河洛文學發展的沃土。歷代以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河洛大地上揮翰著文,留下了不可勝計的絢麗華章。河洛文學,以漢、魏、唐、宋為標誌,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經歷了無比的輝煌。正所謂:河洛自古富才強,漢魏文章半洛陽!

先秦時期,《詩經·周南》中的大多數作品產生於河洛地區,其中《關雎》幾千年來一直向世人傾訴著河洛人的綿綿情思。大作家賈誼是洛陽才子,他既有被譽為「西漢鴻文」的《過秦論》,大氣磅礡,情采飛揚;又有被視為代表漢代騷體賦創作最高成就的《吊屈原賦》和《鵩鳥賦》,情感激越,頗富哲理。班彪影響在先,班固傾力撰寫,班昭補編在後,「三班洛陽著《漢書》」成為千古佳話;班固寫《兩都賦》首揚東都張衡「精思傅會」作《二京賦》成為「長篇之極軌」。王充正文風,批判虛偽浮靡;蔡邕擅文章,行文清麗典雅;趙壹作《刺世嫉邪賦》,詩人怒髮衝冠;蔡文姬寫《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才女飽蘸血淚。

建安時期,曹氏三父子均嗜好文學,以「建安七子」為代表的一大批志高才強的作家聚其周圍,呈「眾星拱月」之勢。雖然他們的多數作品並不是作於洛陽,但是,他們本人與洛陽有不解之緣,他們創作的與洛陽關係密切的佳作也不在少數。如曹操的《蒿里行》和《薤露行》都是在傷悼洛陽的被毀;孔融成名於洛陽;被譽為「建安之傑」的曹植才高八斗,超然不凡,《送應氏》和《贈白馬王彪》兩篇名作的產生均與洛陽有關,他创作的《洛神賦》令人销魂。正始以後,「竹林七賢」和「金谷二十四友」齊聚洛陽,他們各具風采,爭奇鬥艷,使洛陽成了文學藝術薈萃之都,為河洛大地留下了無數瑰麗華章。左思閉門宜春裡,構思十年,傑作《三都賦》使「洛陽紙貴」;潘岳揮筆敘哀情,風韻清麗,瀟灑洛陽城令「擲果盈車」。從「樂不思蜀」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河洛文學再添千古流傳的典故傳說;從陸機的《洛陽記》到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更以文學的手筆使古洛陽的輝煌永載史冊。

唐代李白杜甫詩壇的雙子星座珠聯璧合,杜甫在他20歲以前一直生活在洛陽,河洛文化陶冶了他的性情品質;最後一次告別洛陽,他沿途寫下了「三吏」、「三別」,達到其詩歌創作的顛峰。後來的白居易幽居履道裡,他在洛陽居住長達18年之久,洛陽大地上幾乎處處都有他的足跡,他的詩中也處處可見對洛陽的描寫。在他留下的3000多首詩中,謳歌洛陽的多達800餘首,為河洛文學留下了眾多璀璨奪目的佳句。韓愈教學東都,廣聚賢才,提攜後進,將洛陽稱為自己的故鄉;杜牧科考東都,才華橫溢,文思泉湧,成就功名從洛陽開始。詩聖詩鬼李賀作為唐詩百花中的一朵奇葩,為詩歌創作嘔盡心血,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對其有重要影響。另外,像古文運動的先驅者獨孤及、詩豪劉禹錫、中唐大才子元稹、詩人盧仝等人都為河洛文學的繁榮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北宋之際,西京洛陽為文人才子逗留之地和許多開國元勳功成身退之所,如歐陽修司馬光,以及四朝元老呂蒙正、宰相富弼、西京留守文彥博等。這些才華卓著的人們,以詩會友,在洛陽寫下了眾多詩詞名篇,對北宋前期文學的發展起著重要推動作用。

洛陽牡丹

“掌花案”牡丹

牡丹歷來被譽為「花中之王」,富麗堂皇,國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寓意。

洛陽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於、盛於、甲天下於,有詩云「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相傳唐武則天寒冬設宴賞花,令百花綻放,唯牡丹不從,貶之洛陽。豈知牡丹遷洛後竟吐蕊怒放,武後聞知,命火燒牡丹。牡丹枝幹燒焦,次年卻依舊葉榮華髮,且花更大,色更艷。洛陽牡丹遂馳名天下做花魁,洛陽人培育牡丹、觀賞牡丹亦日盛成俗。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白居易都曾有詩描述花開時節的洛陽城:

在今天,洛陽把牡丹的栽培作為發展旅游經濟資源之一,市內和郊區有幾個大型的牡丹栽培基地,他們兼有旅遊、研究的作用,每個基地都有火車站直達的公交車。從1983年起,在每年四月上中旬举办洛阳牡丹花会,洛陽牡丹花會是中国四大名會之一。

牡丹名園

  • 王城公園因建於古代東周王城的遺址上,故名王城公園,是洛陽觀賞牡丹最重要的場所。始建於1956年,栽植牡丹将近2万株,有320個牡丹品種,建有牡丹閣、牡丹仙子花壇群等觀賞佳景。每年4月15日至25日牡丹花會期間遊人如織。
  • 西苑公園位於洛陽市南昌路和九都路的交接處,原名植物園,因建於隋朝西苑遺址上,故更名西苑公園。該園建於1958年,種植牡丹近200個品種,共6000餘株。
  • 洛浦公園位於洛河兩岸,是河南省最大的開放式城市帶狀公園,東西綿延長達16公里,总面积近1200万平方米。由上阳宫、同乐园,华林园,洛神赋和滨河游园五大园区组成。
  • 牡丹公園是以牡丹著稱的公園。位於澗西區西苑中路中段。建於1956年,牡丹為該園的主要花木,有牡丹花壇10個,種植牡丹3960株,200多個品種。
  • 洛陽牡丹園建於1992年,栽植牡丹380個品種,約10萬株。
  • 國色牡丹園建於1985年,栽桿牡丹近400個品種,共20萬株。1992年被中國林業部命名為國家牡丹基因庫。因該園地處邙山,花期晚於市區。
  • 中國國花園位於隋唐古城遺址上,東起洛陽橋,西至牡丹橋,南臨洛宜路,北至洛浦公園南堤。國花園以隋唐歷史文化為基礎,以牡丹文化為主要內容,融歷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園林景觀為一體,堪稱洛陽園林之經典。

飲食文化

傳說典故

     

對日本的影響

日本京都別名洛陽[9],是由於平安時代平安京分為左京右京兩部分,分別仿照洛陽和長安建造,後來右京的「長安」衰落,只剩下左京「洛陽」。由於古都洛陽的原因,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前,大名帶兵入首都京都稱為「上洛」。上洛是諸如武田信玄等戰國大名追求的目標,如同中國春秋時期的「問鼎中原」(稱霸諸侯)。同樣,京都附近的近畿地區被稱為「洛中」。京都府內至今仍隨處可見諸如「洛東」、「洛西」、「洛南」、「洛北」、「洛中」、「洛陽」之類的地名。

旅游名胜

名勝古跡

龍門奉先寺 2007年4月
  • 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著名洞窟有奉先寺、古陽洞、賓陽洞、萬佛洞、看經寺等。
  • 關林是三國時蜀國大將關羽的衣冠塚,是我國唯一的「塚、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築群。
  • 白園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陵墓。
  • 周公廟是紀念周公姬旦的祠廟,亦稱元聖廟。
  • 洛陽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的歷史博物館。
  • 古墓博物館是中國唯一一座以陳列歷代代表性墓葬為主要內容的專題性博物館。
  • 洛陽民俗博物原為潞澤會館,是一座以河洛民俗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專題性博物館。
  • 都城博物館位於周公廟內,是一座以展示洛陽都城發展歷史和建築格局為主要內容的專題性博物館。
  • 龍馬負圖寺始建於晉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是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而在圖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禮場所,是河洛文化中「河圖」出現地,也是中華易學的發源地。
  • 千唐志齋位於新安縣鐵門鎮,是中國最大的墓誌石刻集中地。
  • 孔子入周問禮碑它記載著兩千多年前孔子從山東曲阜來洛陽問禮樂的事件。
  • 山陝會館是清代時山西、陝西兩省來洛商人聚居的地方。
  • 二程墓位於進伊川縣西約1.5公里處的白虎山麓。程顥、程頤為北宋哲學家,教育家,北宋理學奠基者,世稱「二程」。
  • 狄仁傑墓位於洛陽城東12公里處洛陽市郊區白馬寺鎮白馬寺山門外。
  • 杜甫墓位於偃師市城關鎮杜樓村。墓碑立於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上書"唐工部拾遺少陵杜文貞公之墓"13字,為河南府尹張松孫手書。
  • 范仲淹墓位伊川縣彭婆鄉許營村萬安山南側。
  • 邵雍墓位於伊川縣平等鄉西村。
  • 杜康仙莊是酒祖杜康造酒遺址,是酒文化發源地。
  • 水泉石窟位於洛陽城東南約30公里處偃師市寇店鄉水泉村萬安山斷崖上。
  • 洛八辦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舊址位於洛陽老城南關貼廓巷35號。
  • 商城博物館主要展覽著從二里頭遺址及商城遺址出土之文物,其他為歷年從偃師所出土之文物。
  • 洛阳烈士陵园1987年,洛阳烈士陵园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民政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百家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为邙山革命公墓和革命烈士保护区第二区。2007年末社会有关于陵园的不利言论,认为2007年下半年的改造侵犯了烈士的尊严,此说法未有明确官方结论。

宗教聖地

  • 白馬寺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譽為「釋源」「祖庭」,有「中國第一古剎」之稱。
  • 上清宮相傳這裡為太上老君煉丹處,老子也在此處煉丹。上清宮始建於唐代,初稱老君廟,中國第一家國立道教觀。
香山寺 2007年4月
  • 香山寺始建於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印度來華高僧地婆訶羅葬於此,為安置其遺身重建佛寺,武周時敕名「香山寺」並再次重修該寺。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晚年定居於此,並自號「香山居士」。
  • 玄奘故里後人為紀念唐代旅行家、翻譯家、佛學家玄奘的卓越成就,修建了唐僧寺,寺內保存完好的一座大殿,是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重修的,四周山川連綿風景宜人。
  • 靈山寺位於洛陽城西南約40公里處宜陽縣城關鄉靈山村靈山北麓。
  • 廣華寺位於龍門石窟北500米處山崖,為北魏所建龍門八寺之一。唐時中天竺僧人善無畏來華宏揚佛法,開元23年圓寂,開元28年10月3日建塔葬於廣化寺之庭,即所謂廣化寺佛塔。
  • 風穴寺是河南四大名剎之一,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洛陽南部旅遊路線。它建於北魏,有1500年的悠久歷史。
  • 古唐寺為唐代大福先寺,又稱塔寺。初建於唐中宗神龍元年(705),1922年重修,題名古唐寺。坐南朝北,背洛面邙。現存山門、天王殿、白衣殿、立佛殿等四重建築。
  • 觀音寺位於洛陽城南90公里處汝陽縣小店鎮王台村。坐南向北,總面積1.4萬平方米。分東、中、西3大部分。東是僧人作坊,西為竹園、樹林,中為寺院主體建築。共四進院落,仿洛陽白馬寺佈局。
  • 五華寺塔位於宜陽縣三鄉鄉三鄉村連昌河畔漢山腳下。原在五華寺內,建於宋代。寺已無存。塔為密簷式,平面八角形,9級,高30米,內有塔室,室內東側有通道,可循環登上塔頂。

帝王遺址

  • 邙山百里墓葬群民間有彥「生居蘇杭,死葬北邙」。邙山地區擁有的古墓塚數量之多、面積之大、延續時間之長,世界罕見。在面積達750餘平方公里、地跨洛陽所屬7個區縣的陵墓群範圍內,長眠著自東週一直到明清各朝代數不勝數的王侯將相及才士名流。
  • 天子駕六是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左右的車馬坑博物館,博物館主要由車馬坑展覽館和東周文物陳列館共同組成,有中國唯一「天子駕六」車馬陪葬一座。
  • 漢光武帝陵本稱原陵,亦稱漢陵,俗稱劉秀墳。位於洛陽城東北25公里處孟津縣白鶴鎮鐵謝村。南依邙山,北臨黃河。光武帝劉秀為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定都洛陽。
  • 唐恭陵位於偃師市緱氏鎮滹沱村。俗稱太子塚,系唐高宗太子李弘之陵墓。
  • 北魏長陵孟津縣朝陽鄉官莊村邙山之顛。當地俗稱"大小塚",分別為高祖孝文帝長陵和文昭皇太后之陵。
  • 北魏景陵位於邙山鄉塚頭村邙山之顛,是宣武帝元恪的陵墓,元恪為孝文帝第二子。
  • 西晉皇陵位於偃師市首陽山鎮、城關鎮。其中潘屯、杜樓兩村北枕頭山西晉墓地一號墓為晉文帝崇陽陵。南蔡莊村北西晉墓地一號墓為晉武帝峻陽陵。
  • 周山王陵位於高新區周山森林公園下,據歷史傳說4座東周王陵分別為周靈王陵、敬王陵、悼王陵和定王陵。

文明遺址

  • 二里頭遺址位於偃師市翟鎮鎮二里頭村,此處即夏朝都城斟鄩故址。所出青銅器如刀、爵、鈴、等,是我國目前所見最早的青銅器。二里頭遺址範圍廣大,遺存豐富,地層關係清楚,對探索夏文化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 偃師商城位於偃師市城關鎮洛河北岸屍鄉溝一帶,此處即商朝都城西亳遺址。出土有石器、骨器、陶器、銅器等。
  • 東周王城位於市中心王城公園,始建於西周周成王,到周平王東遷立為國都。
  • 漢魏洛陽故城位於市東郊白馬寺以東,以東周成周城之基礎擴建而成。
  • 隋唐洛陽城位於澗河、瀍河之間,橫跨洛河兩岸,始建於隋世祖大業元年(605年)。
  • 仰韶遺址位於城西75公里處澠池縣仰韶鄉仰韶村。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重要遺址。著名的仰韶文化即以1921年首先於此處發現而得名。仰韶文化分佈於黃河中游,以河南、山西、陝西為中心,時代距今約六七千年。
  • 孫旗屯遺址位於城西南2公里處郊區孫旗屯鄉孫旗屯村。遺址包含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仰韶、龍山過渡期文化,龍山文化以及商文化的遺跡遺物。該遺址是研究中原地區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的重要遺址之一。
  • 王灣遺址位於城西約3公里處郊區谷水鎮王灣村澗河東南岸第一台地上。遺址包括新石器時代,以及周代、晉代、北朝諸時期的文化堆積。王灣遺址提供了研究由仰韶到龍山過渡期文化的資料,證實定了龍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承襲關係,在新石器時代考古學上佔有重要地位。
  • 西周冶銅遺址位於城東北1公里處瀍河鄉北窯村瀍河西岸。這處大型青銅器冶煉鑄造作坊遺址,時間相當於西周初年到平王前後,另外包含東周以及唐宋等文化堆積層。出土西周遺物有大量陶范、熔銅爐殘壁、銅渣、木炭末、紅燒土以及陶器、石器、骨器等。該遺址是研究兩周青銅冶鑄技術的重要遺址。
  • 春秋滑國故城遺址位於城東南43公里處偃師市府店鎮滑城河村附近台地上。原為春秋時滑國都城,後被所滅。附近文化遺物豐富,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商周、西漢唐代遺物。
  • 含嘉倉位於老城區,中國古代最大的糧倉。建於大業元年,歷隋唐五代北宋時,沿用五百餘年。倉城東西長612米、南北寬710米,有倉窖400餘座,凡43萬平方米,佔隋唐時全國糧倉總儲量之一半。
  • 二里廟宋代瓷窯遺址位於城西南38公里處宜陽縣城關鄉二里廟村一帶。該遺址以燒青瓷為主,也兼燒白瓷、白地黑花瓷、黑瓷、黃瓷等。該遺址面積大,遺存豐富,是研究宋代汝瓷的重要窯口之一。

自然景觀

  • 洛陽八大景是龍門山色、馬寺鐘聲、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天津曉月、洛浦秋風、平泉朝游、銅駝暮雨。
  • 洛陽八關都邑東漢時,靈帝以何進為大將軍,於洛陽周圍設置函谷關,伊闕、廣成、大谷、轅、旋門、孟津、小平津八關,置八關都尉,以統營八關軍政事務,警衛京都安全,「八關都邑」由此而來。
  • 重渡溝位於欒川縣潭頭鎮西南部,由捨雞河、滴翠河、水簾仙宮等景區組成,面積15平方公里,集秀、幽、峻、奇為一體,景點100餘個。
  • 龍峪灣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西南165公里處的欒川境內,觀賞面積300餘平方公里,目前已開發12個景區218景點,河南省十佳山水景區,全國文明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天池山森林公園位於嵩縣西北部,4萬畝的景區內棲息和生長著野生動物184種,植物1800餘種,森林覆蓋率高達98.57%,年平均降水量812毫米,年最高氣溫28攝氏度,主峰王莽寨海拔1859.6米,景區道路平緩,舒適安全,便於遊覽,是中原大地一處風格獨特的旅遊勝地。
  • 木札嶺也叫石人山西風景區,位於洛陽、南陽、平頂山三市的交界處。木扎嶺與石人山、白雲山、老君山、龍裕灣風景區都屬於伏牛山脈,傳說白牛曾在此與天帝對抗,最後被鎮壓在山下,化為伏牛山,這就是800里伏牛山得名的由來。
  • 倒回溝風景區處於欒川縣西南35公里的叫河鄉境內。因西漢末年,王莽追殺劉秀至此,恰遇漫天飛雪,劉秀倒穿靴子,造成出溝假象後至南陽稱帝而得名。
  • 花果山位於宜陽縣境內,主峰海拔1831.8米,總面積180平方公里,91年被批准為洛陽首家國家級森林公園,2000年被評為洛陽市十佳風景區,現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 雞冠洞是一座天然石灰岩溶洞。該洞全長1800米,觀賞面積23000平方米,洞內鐘乳石形態奇異,景色瑰麗,被稱為北國第一洞。
  • 黛眉山因商湯王妃黛眉娘娘在此修道成仙而得名。
  • 白雲山屬天然原始森林,佔地四萬餘畝,山峰雄奇巍峨,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37座,玉皇頂海拔2211.6米,為中原第一高峰。
  • 老君山是秦嶺餘脈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00米,原名景室山。後因西周朝「守藏室史」李耳到此歸隱修煉,並被道教尊為太上老君而被唐太宗易名為「老君山」,沿襲至今。
  •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270平方里浩淼水面與崇山峻嶺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北方千島湖的壯觀畫面。
  • 陸渾水庫在嵩縣田湖鎮陸渾村附近,黃河二級支流伊河上,距洛陽市67公里,控制流域面積3492平方公里,占伊河流域面積57.9%。

城市榮譽

著名人物

友好城市

參見

参考資料

Template:中国特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