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辛巴威: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Zy26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改寫
第1行: 第1行:
'''辛巴威'''('''''Zimbabwe''''',簡體環境譯為'''津巴布韦'''),全名'''辛巴威共和國''',是一位於[[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辛巴威在[[1980年]]之前的舊稱叫做[[羅德西亞]](Rhodesia),這名字源自於替[[英國]]在這地區建立[[殖民地]]國家的[[帝國主義]]者,[[賽希爾·約翰·羅德]](Cecil John Rhode)。
#REDIRECT[[津巴布韦]]

地理上,[[維多利亞瀑布]]、[[三比西河]](Zambesi River)、三比西河上游的[[卡里巴水壩]](Kariba Dam)與其所圍成的[[卡里巴湖]]共同圍成辛巴威北邊的疆界,與[[尚比亞]]相鄰。辛巴威的東邊國界全部與[[莫三比克]]相鄰,西南為[[波札那]],南境則有一部分與[[南非]]相連,以[[林波波河]](Limpopo River)為界。

[[哈拉雷]](Harare)是辛巴威首都,原名沙利斯貝利(Salisbury)的該城,是羅德在[[1890年]]時建立的貿易集散城市。

==歷史==

辛巴威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文明發源地,在中世紀時代,該地曾存在一個[[紹納人]](Shona,屬於[[班圖]](Bantu)族的一支)建立的文明,並且遺留下不少文化遺跡,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大辛巴威古城]](也是辛巴威的命名由來),以此城為首都的[[穆胡姆塔巴帝國]](Munhumutapa Empire)透過與來自[[印度洋]]岸的[[回教]]商隊貿易,在11世紀時漸漸強盛,利用當地生產的[[黃金]]、[[象牙]]與[[銅礦]]等重要物資,交換來自[[波斯灣]]地區的[[布料]]與[[玻璃]]等生產品,15世紀時,已經成為非洲南部最大的邦國。

紹納文明的強盛在19世紀時邁入尾聲,[[1837年]]時,紹納人被屬於[[祖魯族]]的[[恩德貝勒人]](Ndebele)征服,而來自英國與來自南邊的[[波爾人]](荷裔南非人)開始逐漸蠶食這個地區。[[1888年]],英國帝國主義者羅德從恩德貝勒國王手上取得他們領土內的採礦權,隨後在[[1889年]]替[[英屬南非公司]](British South Africa Company)取得這裡的領土權,並且在[[1895年]]時正式建立殖民國家「羅德西亞」。羅德西亞在[[1911年]]時分開成為北羅德西亞(今日的尚比亞)與[[南羅德西亞]],後者在[[1922年]]時成為一個英屬自治殖民地。

[[1953年]]時,南北羅德西亞再次聯合成為一個聯邦,命名為[[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Federation of Rhodesia and Nyasaland,簡稱羅尼聯邦),但卻只存在短短的十年後,於[[1963年]]時解散。羅尼聯邦解散時,南羅德西亞境內握有大部分控制權、以[[伊安·史密斯]](Ian Smith)為首的少數[[白人]]族群宣布該國獨立為南羅德西亞國(並在1964年時改為羅德西亞),但這份聲明並不受境內大部分由北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所控制的[[黑人]]族群所認可。負責託管這地區的英國聲稱此獨立宣言是種叛亂行為不予承認,但也沒有實際使用武力來恢復控制權。在[[1966年]]至[[1968年]]的國際斡旋工作失敗後,英國要求[[聯合國]]對羅德西亞進行[[經濟制裁]],但一意孤行的白人政權仍然在[[1970年]]時宣布成立共和國政體,也沒有獲得任何國際上的承認。

在白人執政的這段期間,辛巴威境內的黑人團體一直在進行激烈的[[游擊戰]]試圖推翻當權者。[[1978年]],在國際制裁與黑人武裝運動的交相夾擊下,白人政府終於被迫與包括[[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ZAPU)及[[辛巴威非洲國家聯盟]](ZANU)在內的諸多黑人勢力簽訂了協約,共同推派[[衛理公會]][[主教]][[穆佐列瓦]](Abel Tendekayi Muzorewa)擔任[[辛巴威羅德西亞]]臨時政府的首相。在英國的監督下,黑人游擊組織終於願意卸除武裝結束內戰,在1980年時舉行了該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民主選舉,雖然穆佐列瓦有原本羅德西亞白人政權與南非政府的支持,但卻在本國大部分的黑人族裔中缺乏信賴,他的過渡政府並沒有在大選中獲得持續執政的機會,而是由[[羅伯·穆加比]](Robert Mugabe)與他領導的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ZAPU)獲得政權。

在國家政權順利轉移到黑人政府的手上之後,於[[1980年]][[4月18日]]辛巴威共和國正式獨立建國。在此之後穆加比連續贏得多次競選,一直持續執政至今。

雖然辛巴威的國政已經轉移到了黑人族裔的手上,但是該國超過70%的可耕土地卻仍然把持在佔總人口不到1%的少數白人手上。2000年開始,辛巴威政府以白人所持有之土地係在殖民時代從黑人原住民手中非法取得為理由,進行激烈的地權轉移運動,強制沒收白人擁有的土地。此舉造成境內白種農人的大量出走,動搖經濟,許多基礎民生需求匱乏。[[2002年]]時,無視於國際社會的譴責,穆加比在大選中再次獲得連任,其反對黨與勞工組織紛紛發動罷工與抗爭、要求穆加比提早下台退休,而政府則以軍警部隊強力鎮壓。主要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為首的資金援助債權國,控告穆加比政權藐視人權與在大選中舞弊,紛紛擱置援助計畫,而[[大英國協]]則在2002年時宣佈對辛巴威停權一年處分,辛巴威則於不久之後主動退出該協會作為回應。

2004年10月15日 (五) 07:08的版本

辛巴威(Zimbabwe,简体环境译为津巴布韦),全名辛巴威共和国,是一位于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辛巴威在1980年之前的旧称叫做罗德西亚(Rhodesia),这名字源自于替英国在这地区建立殖民地国家的帝国主义者,赛希尔·约翰·罗德(Cecil John Rhode)。

地理上,维多利亚瀑布三比西河(Zambesi River)、三比西河上游的卡里巴水坝(Kariba Dam)与其所围成的卡里巴湖共同围成辛巴威北边的疆界,与尚比亚相邻。辛巴威的东边国界全部与莫三比克相邻,西南为波札那,南境则有一部分与南非相连,以林波波河(Limpopo River)为界。

哈拉雷(Harare)是辛巴威首都,原名沙利斯贝利(Salisbury)的该城,是罗德在1890年时建立的贸易集散城市。

历史

辛巴威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文明发源地,在中世纪时代,该地曾存在一个绍纳人(Shona,属于班图(Bantu)族的一支)建立的文明,并且遗留下不少文化遗迹,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大辛巴威古城(也是辛巴威的命名由来),以此城为首都的穆胡姆塔巴帝国(Munhumutapa Empire)透过与来自印度洋岸的回教商队贸易,在11世纪时渐渐强盛,利用当地生产的黄金象牙铜矿等重要物资,交换来自波斯湾地区的布料玻璃等生产品,15世纪时,已经成为非洲南部最大的邦国。

绍纳文明的强盛在19世纪时迈入尾声,1837年时,绍纳人被属于祖鲁族恩德贝勒人(Ndebele)征服,而来自英国与来自南边的波尔人(荷裔南非人)开始逐渐蚕食这个地区。1888年,英国帝国主义者罗德从恩德贝勒国王手上取得他们领土内的采矿权,随后在1889年英属南非公司(British South Africa Company)取得这里的领土权,并且在1895年时正式建立殖民国家“罗德西亚”。罗德西亚在1911年时分开成为北罗德西亚(今日的尚比亚)与南罗德西亚,后者在1922年时成为一个英属自治殖民地。

1953年时,南北罗德西亚再次联合成为一个联邦,命名为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联邦(Federation of Rhodesia and Nyasaland,简称罗尼联邦),但却只存在短短的十年后,于1963年时解散。罗尼联邦解散时,南罗德西亚境内握有大部分控制权、以伊安·史密斯(Ian Smith)为首的少数白人族群宣布该国独立为南罗德西亚国(并在1964年时改为罗德西亚),但这份声明并不受境内大部分由北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所控制的黑人族群所认可。负责托管这地区的英国声称此独立宣言是种叛乱行为不予承认,但也没有实际使用武力来恢复控制权。在1966年1968年的国际斡旋工作失败后,英国要求联合国对罗德西亚进行经济制裁,但一意孤行的白人政权仍然在1970年时宣布成立共和国政体,也没有获得任何国际上的承认。

在白人执政的这段期间,辛巴威境内的黑人团体一直在进行激烈的游击战试图推翻当权者。1978年,在国际制裁与黑人武装运动的交相夹击下,白人政府终于被迫与包括辛巴威非洲民族联盟(ZAPU)及辛巴威非洲国家联盟(ZANU)在内的诸多黑人势力签订了协约,共同推派卫理公会主教穆佐列瓦(Abel Tendekayi Muzorewa)担任辛巴威罗德西亚临时政府的首相。在英国的监督下,黑人游击组织终于愿意卸除武装结束内战,在1980年时举行了该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民主选举,虽然穆佐列瓦有原本罗德西亚白人政权与南非政府的支持,但却在本国大部分的黑人族裔中缺乏信赖,他的过渡政府并没有在大选中获得持续执政的机会,而是由罗伯·穆加比(Robert Mugabe)与他领导的辛巴威非洲民族联盟(ZAPU)获得政权。

在国家政权顺利转移到黑人政府的手上之后,于1980年4月18日辛巴威共和国正式独立建国。在此之后穆加比连续赢得多次竞选,一直持续执政至今。

虽然辛巴威的国政已经转移到了黑人族裔的手上,但是该国超过70%的可耕土地却仍然把持在占总人口不到1%的少数白人手上。2000年开始,辛巴威政府以白人所持有之土地系在殖民时代从黑人原住民手中非法取得为理由,进行激烈的地权转移运动,强制没收白人拥有的土地。此举造成境内白种农人的大量出走,动摇经济,许多基础民生需求匮乏。2002年时,无视于国际社会的谴责,穆加比在大选中再次获得连任,其反对党与劳工组织纷纷发动罢工与抗争、要求穆加比提早下台退休,而政府则以军警部队强力镇压。主要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首的资金援助债权国,控告穆加比政权藐视人权与在大选中舞弊,纷纷搁置援助计画,而大英国协则在2002年时宣布对辛巴威停权一年处分,辛巴威则于不久之后主动退出该协会作为回应。